百姓窮一點,才好讓他們繼續創造價值,才能夠讓他們聽話,這是不少領導幹部的觀念。
不能夠讓百姓吃得太飽,吃的太飽了容易生出事端,容易不受控制。
其實,不只是領導幹部,很多企業也是這樣的做法。
一些企業即便賺錢了,但是分給員工的工資卻非常少,甚至還要在員工面前叫苦,喊窮,一部分原因是捨不得將錢拿出去分給員工,再有一部分原因,則是擔心分紅多了,員工兜裡有錢了,就沒有那麼聽話了。
畢竟錢在一定的程度上面,也可以跟自由畫個大約的等號。
下屬、員工有錢了,作為領導的,作為開公司的,還怎麼拿捏他們?
“建立食品公司,讓村民出資的目的,是為了由鎮政府牽頭,由一眾領導,以及機關幹部牽頭,引導村民致富,十幾塊錢,二三十塊錢,對於村民來說,的確是不少,但這個不少是針對他們原有的收入而言。”陳平說道。
“無論是村民以往的收入,還是分十幾二十塊錢的分紅,都談不上富裕,既然談不上富裕,分的這個錢怎麼能算夠?什麼叫富裕?別的不說,房子方面至少得要是樓房,而不是泥土房,再有傢俱家電方面,腳踏車得要有吧,電視機得要有吧,縫紉機得要有吧,冰箱得要有吧?家裡放衣服的櫃子,梳妝檯,包括床這些,也得要有吧?”
“二三十塊錢做不到這些,乃至於說,一兩百塊錢也只能夠滿足一部分的需求,跟富裕還差距甚遠。”
陳平講這個話的時候,非常嚴肅。
農民就不配富裕?
員工就不配富裕?
普通人就不配享福,就要一直做牛馬?
掌握權力,掌握話語權的人,這麼認為,沒有錯,可同為普通人,同為收入不高的人,也心安理得的這麼認為,因為職業的不同,就互相攻訐對方的高收入,高福利,而不是想著爭取自己的高收入,高福利。
只想拉扯其他人,跟自己站在同一水平線。
這種思想肯定是要不得的!
鄉鎮不少基層幹部,雖然說是幹部,但實際收入比普通人高不了多少,卻也有這種心思,想要讓普通百姓跟自己保持一樣的收入水平。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這個是對於社會人士而言的,獲取了財富,便得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這裡面有兩個原因,或者說有兩個邏輯,一個便是財富的獲取是基於社會,從其他普通人那裡獲得的,所以賺了錢之後,拿出一部分返還給社會,返還給其他人,這個說得通。”陳平說道。
“這一點在稅收方面就有體現,對於收入高的人徵稅往往越高,為的就是強制這部分人承擔起社會責任,再有,就是災難面前,一部分富豪或者是效益相當不錯的企業,也會捐款。”
“這是一個原因,從社會獲取了財富,從情理上講,應該返還一部分給社會,再有一個原因,就是隻有穩定的社會,良好的社會秩序,才能夠保證經濟活動的正常運轉,才能夠讓人賺到錢,才能夠讓企業正常的執行。”
“幫助弱小,救助生病,殘疾的人員,這也是在消滅一些可能潛在的社會風險。”
“所以,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利用自己的勤勞,在社會中賺取了財富,應該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好維持經濟秩序的繼續良好運轉。”
陳平話鋒一轉,接著道,“這個是對於社會人士而言,對於機關單位的領導而言,這個話可以改一改,從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改為權力越大責任越大,咱們不能夠說幫助村民每個月提升十幾二十塊錢的收入,就認為他們應該滿足了。”
“設身處地的想,每個月給咱們自己提升這麼高的收入,滿足了嗎?往後就不增加了?高興是肯定的,但是滿足肯定還遠遠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