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曹操與審配都沉默下來,二人各懷心事,誰也不再說話。
審配心如止水、萬念俱灰,只想著早日到九泉之下與自己的主公袁紹相見。
曹操本來是不打算殺審配的,雖然審配罵過他,也曾是他的死對頭,但那隻不過是各為其主。
如今鄴城被攻下來了,殺掉審配對曹操來說並沒什麼太大意義。
一個忠貞不渝、剛正不阿的人,即便他有天大的罪過,也總是能得到為人主者的寬恕和憐憫。
審配寧折不彎、寧死不屈的精神,也著實令曹操佩服得五體投地。
曹操很希望自己手下的人都像審配這樣,文臣死諫、武將死戰,何愁天下不可得?
但往往天不遂人願,審配卻早就抱定了必死的心態,曹操就是再隻手遮天、再大權獨攬,也攔不住一個一心求死的人。
惋惜之餘,曹操又想到了其他的一些事情。
自己曾經一時氣惱,殺了審配的兩個兒子,已經與審配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他又怎麼可能投靠自己呢?
就算是換了自己,兒子全都被人家殺了,也絕不可能若無其事、沒心沒肺地給人家效力啊!
再說審配又下令殺了辛評一家,辛評是辛毗的哥哥,辛毗又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還跟荀彧、郭嘉私交甚篤。
若是饒了審配的話,又如何與辛毗交代?
所以審配必須得死,他若不死的話,不但後患無窮,也難以服眾。
想到這裡,曹操嘆了口氣,說道:“既然審大人一心求死,那老夫也只能滿足你的心願了。”
“謝曹大人成全!”審配一副感恩戴德的樣子道。
曹操又問道:“審大人,你臨死之前,還有什麼話要跟老夫說嗎?”
審配此時早已不恨曹操,不但不恨他,還心下對他有幾分愧疚。
曹操雖然殺了自己的兩個兒子,卻也是事出有因的。
誰讓你負隅頑抗呢?
明知道鄴城根本守不住,卻依然執迷不悟、冥頑不靈!
而曹操在生擒活捉了自己之後,並不是一副小人得志的樣子,而是禮賢下士地想徵辟自己。
想到這裡,審配覺得在臨死之前,還應該囑咐曹操幾句。
“曹大人,當年主公在世時,河北四州何等的強盛?天下各路梟雄,又有哪個人不對主公側目而視、刮目相看?可為何主公去世之後,短短的幾年時間裡袁家便一敗塗地、一瀉千里了?”審配突然問道。
曹操想了想,說道:“後繼無人啊!袁紹確實是一代梟雄,這一點我也承認,但他的幾個兒子實在是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爛泥扶不上牆!袁譚,脾氣暴躁,還喜歡附庸風雅,自己肚子裡沒幾滴墨水,卻偏要裝成一副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的樣子。袁尚,乳臭未乾、童心未泯,他手下雖然有當年袁紹留下來的河北最精銳的部隊,卻根本不敢跟我打。成天東跑西顛、東躲西竄的,最後把整個大軍都揮霍一空,自己也成了光桿司令。袁熙雖然我不瞭解,估計也好不到哪去。還有袁紹的外甥高幹,也不是什麼好東西。據說他沒多大能耐,野心倒是不小,還想來個漁翁得利,最後一統天下,簡直是異想天開!”
審配很贊同曹操的評價,不由點了點頭。
曹操又道:“《論語》有云: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袁紹死後,河北四州立刻四分五裂、分崩離析。袁尚抓著袁譚窮追猛打,非要把袁譚斬盡殺絕不可。而鄴城被圍數月,無論幷州高幹,還是幽州袁熙都毫無動靜,完全是一副置身事外、坐觀成敗的姿態。若是他們一起發兵,老夫必定要退守許昌,鄴城又怎麼會被輕而易舉地攻下?”
聽到這裡,審配不由自主地道:“大事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