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與劉協一唱一和,孔融最後也實在無言以對。
散朝之後,曹操如釋重負,又回到了許昌的故居之中。
故地重遊,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這裡是曹操曾經的家,也是他居住過多年的地方,在這裡有太多的美好回憶,如今卻早已人去宅空、物是人非。
曹操決定在許昌待上一段,在故居好好找一找當年的感覺,等天氣暖和了,再去討伐幽州。
另一方面,曹操也打算在許昌暗自觀望一下,看看自己一下子封了這麼多人,大家都有何反應。
朝堂之上,被冊封的人,自然是興高采烈。
沒被冊封的人,雖然絕大多數保持了沉默,但一定有很多人腹誹心謗,背地裡會說三道四、議論紛紛。
還有那個該死的孔融,這麼多年他一直跟自己作對。
等日後自己倒出空來,第一個就拿他殺雞儆猴。
這日一早,荀彧來到了曹操的府邸。
曹操見了荀彧,心下不由一怔。
朝堂之上,該冊封的人全都冊封了,唯獨沒有荀彧。
並不是曹操把荀彧遺忘了,而是他有意為之。
一方面,荀彧已經早就不是當年曹操認識的那個荀彧了,他已經不知不覺地變成了另一個人。
官渡之戰時,曹操損兵折將、彈盡糧絕,眼看著就要被袁紹消滅。
曹操實在撐不下去了,便打算退回許昌據城死守。
為了找個臺階下,曹操又給荀彧和郭嘉寫信,希望能得到他們的支援。
可荀彧卻並沒把曹操的信給郭嘉看,而是自己看完了之後,私自給曹操回了封信,勸他不要退兵。
信中並沒有提出什麼切實可行的方案,只是說了一些空洞寬泛的大道理。
曹操無奈之下,只好咬緊牙關,繼續在官渡戰場上硬挺。
後來許攸背叛袁紹,帶著曹操去烏巢燒了袁紹的糧草,張合、高覽又帶著自己的數萬大軍投誠,才使得曹操鬼使神差地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
最後,曹操還要哭笑不得地把官渡之戰的勝利歸功於荀彧,美其名曰,若是沒有荀彧的支援和鼓勵,自己是絕對不會贏得這場勝利的。
但曹操不是傻子,他有獨立分析思考問題的能力。
如果許攸沒背叛袁紹呢?
如果許攸來投奔自己是詐降呢?
如果自己跟許攸去烏巢燒袁紹糧草,袁紹在途中設下伏兵呢?
如果張合、高覽在自己回來的路上攔截呢?
如果張合、高覽沒背叛袁紹呢?
等等等等……
而這些,曹操自己又能左右得了嗎?
所以,官渡之戰取勝實屬僥倖,根本就不是他荀彧的功勞。
那麼反過來想,荀彧為何要勸自己千萬別退兵?
他在許昌待著,又哪裡知道戰場上自己到底是如何狼狽?
荀彧為何不把自己寫的信給郭嘉看,而是擅自做主地回了封信?
很有可能荀彧是有著自己的如意算盤。
自己如果退兵了,袁紹還得接著攻打許昌,到時他荀彧也沒好日子過了。
而自己如果跟袁紹死磕到底,就算最後袁紹勝了也是慘勝,他也不太可能繼續攻打許昌了。
就算袁紹來攻打許昌,荀彧帶著城內將士據城死守,袁紹一時半會兒也攻不下來。
就算袁紹能攻下來,荀彧還有說的。
他完全可以再投奔袁紹,說官渡之戰曹操要回來據城死守,荀彧力勸曹操堅持到底,最後袁紹才消滅了曹操。
後來鄴城被曹操攻克下來,曹操要把自己的據點兒搬過去,自然也要帶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