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既不但是個才思敏捷、能言善辯的人,更是個做事雷厲風行、當機立斷的人。
他從鍾繇府邸離開,便直接快馬加鞭地趕往了馬騰的住所。
張既是馮翊人,寒門出身,十六歲便在馮翊郡擔任小吏,後來又被郡裡舉為孝廉、茂才,升遷為新豐縣令。
馬騰是扶風人,為東漢開國功臣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代,其母是羌族女子,從小也是家境貧寒。
由於馬騰長得人高馬大、虎背熊腰,又十分驍勇善戰,便應徵入伍。
在軍中屢立戰功,馬騰又被提拔為了偏將軍。
後來涼州刺史耿鄙被殺,馬騰又跟韓遂、王國三人兵合一處,寇略三輔地區。
十幾年戎馬生涯,馬騰也逐漸成為了西涼地區數一數二的諸侯。
“三輔”又稱“三秦”,是指治理長安京畿地區的三位官員——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
“三輔地區”就是指這三位官員管轄的地區——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三個地方,都在雍州地界。
馮翊郡與扶風郡相鄰,張既和馬騰又都是這兩個地區赫赫有名的人物,所以他們早就認識。
接觸了幾次之後,二人也甚為投緣,成為了好友。
馬騰也先後兩次幫助張既,打敗了以高幹為首的叛黨。
關中是指“四關”之內,即東潼關、西散關、南武關、北蕭關。
其中,西散關又稱大震關,南武關又稱藍關,北蕭關又稱金鎖關。
關中地處三輔地區,包括西安、寶雞、咸陽、渭南、銅川、楊凌。
自古以來,關中都是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它南倚秦嶺山脈,渭河從中穿過,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可謂易守難攻。
在東周戰國時期,關中就有“四塞之國”的說法。
戰國時期,張儀向秦惠文王獻“連橫”之計,就稱頌關中“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貿,沃野千里,蓄積多饒”,還說“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
因為自從戰國鄭國渠修好以後,關中地區就成為了物產豐富、帝王建都的風水寶地。
東漢的張良用“金城千里”來概括關中的優勢,勸說劉邦定都關中。
最後劉邦採納了張良的建議,將大漢的首都設在了長安。
董卓在面對十八路諸侯的討伐時,也是將都城從洛陽遷到了長安。
也正是由於關中地區的特殊性,數年來在這裡產生了大大小小很多諸侯,朝廷也對其鞭長莫及、束手無策。
西涼人本來就民風彪悍、驍勇善戰,再佔據關中這麼一個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就更加牢不可破、堅不可摧了。
韓遂和馬騰這兩大軍閥,就是關中地區諸侯的典型代表。
無論大漢朝廷,還是後來的曹操,都只能對他們採用懷柔政策,儘量不與他們發生正面衝突。
如今的關中地區,大大小小的諸侯至少有十幾個。
在張既看來,這些人之中,最可能被說服的人就是馬騰。
所以張既構思了一番說辭,便直接奔著馬騰的住處而來。
一路無話,張既很快便見到了馬騰。
“哎呀,是什麼風把德容老弟給吹來了,哈哈哈!”馬騰操著沙啞的大嗓門招呼道。
“自然是想壽成兄了,想過來看看你啊!”張既寒暄道。
馬騰大嘴一撅,嗔怪道:“過來看你老哥,竟然兩手空空地就來了,真是豈有此理!”
張既笑著道:“壽成兄,我這是從外地趕過來的,路過此地,所以特意過來看看你。再說了,您是關中乃至三輔地區的霸主,要什麼沒有,還在乎我一個破縣令送的東西嘛!”
馬騰一聽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