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的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與其說是周瑜饒了淩統,不如說是甘寧救了淩統。
雖然每個人都為淩統求情,但周瑜始終未置可否。
而甘寧的一番長篇大論,把整個事情的前因後果、來龍去脈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讓人聽完了之後,覺得雖然是淩統主動挑起事端,卻情有可原、無可厚非。
但除了周瑜和甘寧之外,其他人並不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
當年甘寧是荊州江夏黃祖麾下的一員大將,江東名將凌操隨孫權攻打江夏,黃祖兵敗落荒而逃,甘寧負責斷後,並射殺了凌操。
雖然兩軍交戰各為其主,但殺父之仇畢竟不共戴天。
多年來淩統對於這件事始終耿耿於懷,雖然他表面上與甘寧勉強過得去,但內心之中卻早已對甘寧恨之入骨。
周瑜作為三軍統帥,自然將這一切全都看在眼裡。
這次周瑜並非真想殺了淩統,畢竟大戰在即、敵寇在側,又怎麼能幹這種親者痛、仇者快的事呢?
於是眾將替淩統求完情之後,周瑜並不表態,而是給甘寧使了個眼色。
甘寧何許人也,少年時期就在道上混,五行八作、三教九流、林林種種、形形色色的人物見得太多了,察言觀色的本事早已練就得爐火純青。
周瑜是什麼意思,甘寧立刻心領神會。
周瑜之所以如此行事,就是想讓淩統領甘寧的情,從而把殺父之仇徹底釋懷。
先給淩統定個死罪,然後再讓甘寧出來說情,最後再饒了淩統,可以起到很多不錯的效果。
一方面,可以讓大家都看看,這個時候在軍營裡打架到底是多大的罪過,從而達到以儆效尤的目的。
另一方面,可以讓淩統欠甘寧一個大大的人情,以後到底還該不該記仇,自己看著辦。
再一方面,淩統畢竟年少氣盛、血氣方剛,經歷的事情太少,缺乏歷練,好好嚇唬嚇唬他,也能讓他長點兒經驗教訓,從而儘快地成熟起來。
還一方面,淩統鬧完了事,現在是戴罪之身,那麼他肯定會在戰場上有突出的表現,從而讓自己將功折罪。
做一件事,一舉多得,這便是周瑜的行事風格。
淩統謝完了周瑜之後,又不禁向甘寧投去了感激的目光。
處理完了淩統的事情之後,又有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擺在了周瑜面前,那就是日後該如何與劉備的人相處。
之前呂蒙和關羽打架,周瑜安排一頓酒席,本以為可以冰釋前嫌、握手言和,卻沒想到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呂蒙跟關羽又打了一架,還多了張飛、淩統、甘寧、周泰。
而周瑜自己,昨晚在酒席上也跟關羽鬧了個不歡而散。
如果雙方的關係處理不好,日後又怎麼能精誠合作、同仇敵愾?
這件事又不能迴避,而是必須要儘快解決,否則很可能會引發意想不到的後果。
周瑜沉吟了一會兒,又對眾將問道:“曹操還沒等發兵呢,我們卻跟劉備的人打了兩架了,大家都說說吧,現在怎麼辦?日後怎麼辦?畢竟大家每天在軍營裡抬頭不見低頭見的,日後跟曹操開戰,彼此之間還得通力合作呢!可現在關係鬧成這樣,又怎麼能通力合作啊!”
下面幾個將軍面面相覷、竊竊私語,似乎都沒什麼太好的主意。
甘寧又走上前來,陰森一笑,說道:“大都督,這件事就交給末將去辦吧,哼哼!”
甘寧是綠林出身,向來心狠手辣、殺人如麻,他雖然沒直接說,但大家也都能猜出個八九不離十。
周瑜連忙道:“興霸,此事萬萬不可!”
“您儘管放心,我甘寧做事向來乾淨利落不留痕跡,絕對會讓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