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評道:“關將軍世之虎將,當年雁門大戰,烏桓數十萬人馬尚不能破城,何況曹操?監軍若不放心,可使韓荀引一軍守渤海,監軍自統人馬駐安平,曹軍恐我襲其後,平原可保無虞,然後領兵渡河直取青徐,曹操必敗!”
荀衍從之,一面分調人馬,依計而行,一面使人再往平原打探虛實。
不一日,得報,“關將軍識破曹操奸計,反勝曹兵,曹操折兵甚多,退守大寨,不敢攻城。”
荀衍大喜,盡發河北人馬屯守二郡,使陽儀、臧霸助徐晃攻河南,又遣人將訊息射入平原,報與關羽,關羽聞知,甚喜,遂同眾人商議:“荀監軍分兵安平,渤海,又使徐公明統兵入渤海襲河南,你等有何看法?”
田豐道:“此計甚好,我軍新勝,又有安平、渤海兵馬互為犄角,曹操大軍盡在此處,青徐空虛,我料此去必成,君侯可命將士堅守待變,等曹兵一退,我趁勢進兵,樂陵可復。”
關羽從之,安排軍士守衛不提。
卻說,徐晃部領兩萬人馬,渡渤海來攻青徐,行了兩日,將至岸邊,遂喚眾人商議進兵方略,陽儀道:“此處離營陵不遠,昔公孫度使兵渡海佔了此處,設定營州,城內糧草充足,我可先取,以為據點,然後進攻北海。”
徐晃從之,船到營陵港口,被遼將阿里不花攔住。
“船上哪位將軍麾下?”
原來徐晃將士盡乘遼東船隻,遼將以為自己人到,故有此問,陽儀出道:“阿里不花將軍,可還認識陽某?”
阿里不花道:“原來是參軍,什麼風把您給吹來了?”
陽儀道:“主公命我率兩萬將士助將軍攻取河南,兵馬已到,請將軍放行。”
阿里不花遂即遣人開了港口,徐晃船隊直衝入內,上了岸,漢軍將士暈了兩日船,憋一肚子火,見了遼兵,當下放飛自我,直往中軍殺去,阿里不花正欲趕來迎接,突聞變故,大驚,正欲走時,被徐晃一斧砍為兩段,取了首級,遼兵群龍無首盡皆請降,徐晃命軍士清點,得兵萬餘,倉中糧食不計其數,大喜,遂與眾人商議進兵之策,副將徐商道:“我軍新到,銳氣正盛,可乘此時進兵北海,一戰可破。”
陽儀道:“我問降軍將士,此處太守乃孫觀之兄孫康,平日與阿里不花常有往來,兩人關係甚好,今可命數百降卒只做前往送禮,叫開城門,將軍引兵隨後接應,北海一舉可破。”
徐晃道:“隨可為將先往?”
臧霸道:“青徐之地我盡知之,願為先鋒。”
徐晃從之,留徐商守營陵,重賞降軍將士,就臧霸率軍為前部,帶了金珠寶物,往北海叫門,自率大軍隨後而來。
卻說北海太守孫康,本是泰山賊寇,後與弟降曹,被拜為太守,因北海屢遭兵禍,困苦不堪,阿里不花投其所好,送了許多糧草,金寶等物,解了孫康危急,故兩人感情甚好,呼為兄弟,當下聞知,遼軍又使人送禮來到,也不存疑,開了城門,臧霸一擁而入,擒了孫康,徐晃隨後而至,城中人馬多是泰山舊部,見臧霸親來,無不拜伏,徐晃直入府衙,張榜安民已畢。
眾人解孫康到,臧霸親解其縛:“你我泰山兄弟,不想今日兵戎相見,今朝廷大軍到此,曹操指日可破,若兄弟歸順朝廷,可取功名富貴,孫家老小亦可保全,豈不比追隨曹操反叛朝廷好?”
孫康道:“蒙大哥抬舉,我願歸降。”
臧霸道:“如此,兄弟可願助我破敵?”
孫康道:“不勞大軍攻城,臨淄守將吳敦亦是我泰山弟兄,我去喚他開城便是。”
徐晃大喜,遂令將士擺酒設宴,當夜盡歡而散。
次日,使孫康、臧霸引一軍在前,徐晃自領五千人馬往臨淄而來。
卻說曹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