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源認識孫海波之後,覺得孫海波有想法,辦事也沉穩有序,這正是自己欠缺的地方,所以田源不管做什麼事,都喜歡找孫海波幫自己出出主意。
而孫海波認為田源這人性格直爽,沒什麼心眼,雖然脾氣大一點,但是對朋友還是很講義氣的。
不過兩人此時雖然關係處的不錯,但也只不過是普通朋友,並沒有更深層次的合作。
接下來伴隨著改革春風吹滿地,海波也想爭爭氣了,他經常在報紙雜誌上看到一些普通人經商致富的資訊,孫海波覺得憑藉自己的頭腦,也可以做到。
有了這個想法之後,孫海波並沒有辭職,而是利用閒暇時間,跑到工農大棚市場上擺了個賣布料的小攤,這玩意本錢小,而且家家戶戶都得用,還不怕賣不出去放過期。
孫海波用竹竿搭了個架子,五顏六色的布料往架子上一掛,小生意就算開張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風險小的生意,利潤同樣也薄,而且來買布的顧客,大部分都是家庭婦女,挑來挑去選了大半天,最後因為幾毛錢,還能跟你再磨嘰大半天。
這還算好的,遇到那種胡攪蠻纏回來退貨的,那更是憋氣又窩火,撒潑耍賴,連吵帶罵,當天的生意就算是白乾了。
所以這買賣想賺大錢很難,但一個月對付個三頭兩百的,那還是輕鬆愉快的,比他下井出苦力要強上不少。
孫海波就這樣幹了一年多,家裡的生活大有起色,所以到了1989年,就有人給他介紹了一個物件。
這女孩叫張慧茹,比孫海波小六歲,當時跟著父母在工農大棚市場賣雞肉,兩個人平時也總能見到面。
張慧茹覺得孫海波性格穩重,而且踏實肯幹,另外還寫了一手好字,看起來很有文化底蘊,於是便同意先接觸一下。
兩人透過一段時間的深入瞭解,張慧茹更滿意了,她發現孫海波不僅很有想法,志向也不小,雖然現在沒什麼大錢,但是日後沒準能成大器,於是1989年年底,19歲的張慧茹和孫海波正式結婚了。
不過兩人結婚之後,孫海波卻碰到了一個難題,因為與此同時,他弟弟孫海濤也準備結婚了,這就牽扯到了中國大部分年輕人都需要面臨的一個問題,那就是房子。
孫海波家裡只有一套房子,按照常理來講,孫海波是老大,而且先結婚,這套房子理所當然的應該緊著他先用。
但是孫海波思來想去,自己既然是老大,就得有一個大哥的樣,這正是體現自己責任的時候,無論如何也不能讓弟弟結婚沒房子住,最後他決定搬出去,先出去租房子住。
老婆張慧茹對孫海波的做法也非常贊同,海波這樣的才是純爺們,房子不是問題,去我家裡蓋一個不就完了嗎!
張慧茹的父母住在工農區砂輪廠附近的平房,院子裡還有一片空地,孫海波找了一些朋友幫忙,蓋了兩間小房子,兩口子就在這裡安居了下來,過上了快樂的小日子。
婚後的孫海波,不管是對待老婆,還是對待老婆家裡人,都無可挑剔,而且他的事業也更上一層樓,完成了產業升級,不僅賣布料,還開始賣上服裝了。
擴大銷售品類之後,收入也是直線上升,此時的孫海波,每個月的純收入都能達到上千元,這在當年的鶴崗市,已經算高收入群體了。
可是孫海波卻不太滿意,他覺得自己的生意體量太小了,人家有錢的大老闆,都是直接去廣州拿貨,像自己這種小打小鬧的,就只能被他們扒一層皮,根本剩不下什麼利潤了。
另外老婆一家人總想要個孩子,於是他就總勸老婆:“慧茹啊,咱們現在還年輕,正是幹事業的時候,我得讓你們娘倆過上好日子,等我賺了大錢,咱們再要孩子也不遲。”
孫海波渴望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