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後漢貨幣政策贊》
後漢貨幣事,金融哲思深。革新求穩,價值波動意難尋。洞察興衰榮辱,權衡發展利弊,政策見真心。風雲多變幻,史載鑑古今。
智慧存,謀略展,力千鈞。經綸滿腹,經濟之道悟明津。貨幣影響深遠,民生與之相關,穩定乃根本。盛世將重現,光耀滿乾坤。
《卜運算元·後漢貨幣政策嘆》
貨幣事紛紜,哲思透迷津。後漢政策費心神,波動見本真。
興衰有定數,利弊細權衡。金融風雲變幻中,史河留遺痕。
詮釋:
《沁園春·後漢貨幣政策頌》:這首詞描繪了後漢貨幣政策的景象,強調了其在穩定與波動之間的探索,以及對興衰的洞察,體現了其中蘊含的深刻哲理和無限智慧。
《水調歌頭·後漢貨幣政策贊》:此詞回顧了後漢貨幣政策的發展,指出其在風雲變幻中展現出的真心和力量,以及對經濟和民生的重要影響,同時表達了對未來繁榮的期待。
《卜運算元·後漢貨幣政策嘆》:該詞描述了後漢貨幣政策的複雜狀況,以及在權衡利弊和麵對興衰時的感慨,凸顯了其在歷史長河中留下的痕跡。
後漢(947年~950年)是五代十國時期的第四個政權,由劉知遠建立,都城為汴州(今河南開封),共歷兩任帝王,歷時四年。以下是關於後漢的詳細介紹:
建立背景:後晉覆滅後中原大亂,開運四年(947年),時任後晉河東節度使的劉知遠趁機在太原稱帝,沿用後晉高祖石敬瑭年號,稱天福十二年。六月,劉知遠進入汴州建都,建元乾佑,設國號為漢,史稱後漢。
帝王及統治:
劉知遠:後漢建立者,出身沙陀族,家境貧寒,早年在後唐明宗李嗣源部下當兵卒。後晉高祖石敬瑭時為部將,曾兩次搭救石敬瑭,因而獲得信任。後晉建立後,憑藉輔佐之功任職任檢校司空、北京(今太原)留守、河東節度使等職,成為後晉重臣。天福七年(942年),石敬瑭病逝,劉知遠開始培植自己的勢力。開運四年(947年)正月,後晉都城汴州被契丹攻佔,劉知遠派王峻前往契丹奉表投降,契丹皇帝賜他木拐。王峻回來後,認為契丹無法佔據中原,於是同劉知遠商議建國稱帝。開運四年(947年)二月十二日,河東行軍司馬張彥威與文武將吏上表奏請劉知遠稱帝,劉知遠先是謙讓不應,群臣上表三次後終於答應,隨後在太原舉行登帝儀式,改開運四年為天福十二年,沿用後晉高祖石敬瑭年號,接著下詔禁止各地方為契丹搜刮錢財,慰勞保衛地方和武裝反抗契丹的民眾,處死境內契丹人,這一舉動使晉朝舊臣紛紛投誠歸附。次年三月,遼兵北撤。五月,劉知遠出兵佔領洛陽、汴州,收復後晉末年失陷的河南、河北諸州。契丹在中原人民抗擊下退出,六月,劉知遠進入汴州建都,改名為暠,將國號改為漢,改元乾佑。乾佑元年(948年)正月,劉知遠病逝,時年54歲,諡曰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廟號高祖,葬於睿陵。
劉承佑:劉知遠之子,後漢末代皇帝(948年 - 950年)。劉知遠去世後,其子劉承佑繼位,因其年幼,朝政被劉知遠時期的重臣楊邠、史弘肇、郭威等所把持。他們仗著軍功肆意妄為,歧視文臣,對劉承佑想下達的命令多加干預,為劉承佑不能容忍。乾佑元年(948年)三月,河中節度使李守貞、永興節度使趙思綰、鳳翔(今陝西寶雞)節度使王景崇等三藩鎮先後舉兵造反,劉承佑派遣白文珂、郭從義、常思等分別討伐,久戰無果。劉承佑於是命郭威前去攻打,叛亂在乾佑二年(949年)被平定。乾佑三年(950年)十一月,劉承佑誅殺楊邠、史弘肇,又派人前去刺殺郭威。郭威得知後起兵反抗,擊敗後漢禁軍,劉承佑逃亡途中被殺。郭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