惑,“於漢王,唯有下齊之意,不分勸降或兵取,如漢王未曾有詔止戈,或為假意誘降,以待時機,如漢王之詔已在途中,此乃辨士竊功也
如未有將軍虜魏,破趙,定燕,廣野君何以說齊王?”
韓信詢問道,“進與止,僕該當如何?”
李左車道,“如奉咫尺之書降燕,既已降,可令齊軍合兵擊楚即可,如不願從將軍擊楚,此降從有詐,且齊人多詐,願將軍多徵詢麾下之見,謹慎處之。”
漢王與項羽的確很不同,對於項羽而言不服就打,劉邦則優先考慮的是勸降,能不打就不打,在西征路上就是如此。
同樣在魏豹反叛後,劉邦首先想的還是遣酈食其勸降,勸不降才派遣韓信去攻魏,至此韓信開啟戰神崛起之路。
在此刻的劉邦看來,他的敵人只有一個,那就是項羽。
在沒有幹倒項羽前,其他的能和氣就和氣,能勸降就勸降,不費一兵一卒能拿下者,劉邦毫不吝嗇的給予封爵賜地的賞賜。
思慮此層意思,韓信覺得劉邦遣酈食其勸降如同勸魏豹一樣,只是第一步,勸不降,會全仰仗他韓信來攻下齊地;
可現在情況是已勸降,那麼從先後上來說,齊地似乎沒他韓信什麼事。
李左車離開後,韓信又徵詢諸將的意見,尤其是徵詢丁復、陳賀、孔聚三人的意見。
此三人一致認為既然齊地已降,攻之不義,然漢王未曾下令止兵,違令反而會留下隱患,建議韓信合齊兵南下擊楚,以彌補擊齊無功。
韓信知道麾下諸將的心思,他自己憑藉虜魏、破趙、代足以封侯,甚至博得一個小王做做,
可跟著韓信的諸將卻不同,失去攻齊立功的機會,也是一種憾事。
韓信摒退諸將,獨自一人思考,許久後決定下令止戈,欲連齊南下擊楚。
躍躍欲試計程車卒聽聞罷兵,有人歡喜,有人憂,還有一人聽聞眉頭一擰,“止戈,謬矣,齊人多詐,復背漢則獲罪,非兵略而不有。”
這人覺得兵戈之中出城池,打下的才是最牢固的,於是這人急匆匆求見韓信。
欒說進見韓信,見其依舊在思慮齊地之事,開口道,“將軍,齊辯士蒯徹謁見。”
韓信對人才是非常的敬重,於是道,“速請,置酒彘。”
蒯徹(齊魯人善禮)見禮畢,道,“將軍止戈,竊以為謬矣。”
韓信微驚,至今很少有人能一語令其微驚。
韓通道,“先生何意,願聞其詳。”
范陽辨士蒯徹道,“將軍受詔擊齊,而漢王獨髮間使下齊,可有詔而令將軍止乎?”
韓信默然片刻,“未曾有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