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意圖,以為黥布受劉邦之令配合靳歙等將東擊彭城,故而命各地聚兵阻擊。
黥布一路如何,暫且不詳提,回說灌嬰軍,諸多猜測在灌嬰軍止步於濉水之北時,煙消雲散,灌嬰這次兵進取慮,這個城池是項羽彭城南防線的一個要塞。
為防止當時的九江王英布會有意外之舉,故而在取慮也留下數千人,不僅如此,還給予可以自行招募兵卒用於固守城池的特權。
對於這樣的要塞,灌嬰改變上來就打的策略,準備先來一次恐嚇。
攻城是下下策,萬不得已才會這麼做,但如果知道城池中的缺點不打那就是錯失良機。
灌嬰已經瞭解到取慮這座城池曾經抵擋住靳歙的攻擊,靳歙的能力灌嬰是知道的,所以打這座城池要找缺點。
找缺點除派人滲透進去,直接恐嚇是最快的方式,為什麼呢。
因為滲透進去,一是危險,二是非常需要演技和時間,這兩樣都是慢慢來的感覺,很顯然現在是爭天下的時刻。
亂世中要的是速戰速決,要的是一戰而定,持久戰苦的是百姓,這一點項羽和劉邦都想過。
所以劉邦回到關中後,才聽取蕭何的意見,去存問父老,項羽自然也想過,這種事情他只要交給項它和陳嬰去做,他自己無法抽身。
就是因為持久戰不是上上策,故而灌嬰採取新的策略,先遣使者恐嚇,藉此來找出這座城池的缺點。
遣使者恐嚇也有一定的風險,很可能會直接被殺掉,以此激勵全城抗漢。
因此灌嬰沒有立刻讓使者進去,而是讓帶著絹繒的箭矢飛到城中。
城內倒是立刻一片譁然,取慮公(縣令)立場自是毫不動搖的,力主抵抗漢軍,堅守不降,在堅守中伺機尋找機會。
取慮公曾是一名武將,跟隨項家軍四處征戰,後來西楚建立後這些武將中有些能識文字的都被項羽給予要職。
後來彭城大戰,讓項羽痛定思痛,這才將自己信得過的戰將派到各自做縣令,為的是鎮守一方。
一般的文士做縣令,教化治理一方倒是沒問題,但現在楚漢已經在打拉鋸戰,自然需要武將鎮守。
這名受到項氏厚愛的武將鐵定要抗漢,不過其他諸將吏就心思不一。
灌嬰給城內的恐嚇時,漢已佔據優勢,河北已經掃平歸漢,如今漢軍南下更是勢如破竹,楚大勢已去;
此刻歸漢,皆為漢之功臣,如果執迷不悟,堅決抵抗,城破之日將是血流之時,不排除會斬殺牽連之人。
投降就活,不投降就死,這話有時候起作用,有時候不起作用;城破便死故而會殊死抵抗,因此話怎麼說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