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飯過後,全家人便馬不停蹄地聚集在一起編織竹筐,不肯浪費一丁點的閒暇時間。
家中的財富,便是這樣一點一滴積攢起來的。
雖然比不得那些無需親自耕種的地主,但也足夠維持一家人的溫飽,勉強算是富農階級,再努力一些就是小地主階級了。
西山腳下是一片茂密的竹林,竹子多到用不完。附近幾個村子的百姓,都會去砍伐竹子,編織一些竹製品來貼補家用。
下雨天是捕捉蚯蚓的絕佳時機,蚯蚓、螞蚱、蟋蟀等都是母雞們最愛的小蟲子。
張三牛身披蓑衣,腳蹬木屐,手提竹筒,緊緊跟在張二牛身旁。
村裡道路兩旁野草叢生,兩人走在路上,一見到蚯蚓,便走上前去將其放入竹筒。
走在泥濘的道路上,雨水無情地拍打在他們裸露的臉龐和手腳上,張三牛感到手腳冰涼,但心中並不覺得苦悶。
生活就如同一面反射鏡,你若以積極的心態去看待它,心中便會充滿希望;你若以消極的心態去對待它,心中便會充滿絕望。
歷經生死後,張三牛雖未大徹大悟,但也看淡了人生,他正在努力融入這個世界。
張三牛蹲下身,輕輕拿起一條蚯蚓,笑道:
“二哥,這蚯蚓也是可以吃的,你要嚐嚐嗎?”
一想到吃蚯蚓,張二牛胃裡就翻江倒海,忍不住乾嘔起來,他埋怨道:
“你怎麼不吃?”
張三牛眉頭微皺,認真思考後說道:
“我雖沒吃過,但知道它能吃。”
張二牛的眉頭皺得能夾死一隻蒼蠅,為了防止張三牛真的吃蚯蚓,他大聲呵斥道:
“別亂吃,萬一吃壞了肚子生病了怎麼辦?”
不久,雨停了,天空中如一座七彩橋般架起一道彩虹。
張三牛發現彩虹後,如痴如醉地欣賞著遠處的彩虹,大喊道:
“二哥,看彩虹,好漂亮。”
張二牛停下腳步,看向彩虹,呵斥道:
“有什麼好看的?”
張二牛為何生氣,張三牛一臉疑惑,問道:
“確實很漂亮啊。”
在古代,彩虹被視為不祥的象徵,在古人眼中,彩虹宛如災難、神獸以及不被看好的愛情。
張二牛認為,這是要拆散他跟小花的象徵,但他又不願意承認,於是嚇唬道:
“那是雙頭龍,專吃你這種小孩。”
張三牛笑了笑,不再反駁,他心想:古人真是無知啊!這種小事不值得他浪費精力。
回到家中,兩人便開始分頭行動。
張二牛把竹筒裡的蚯蚓倒在雞食槽上,隨後去製作陷阱。
張三牛把蓑衣像旗幟一樣掛在外面,然後去廚房燒水,他那被雨水浸泡多時的小腳丫,急需一鍋熱水來溫暖。
家中的陶鍋就像一位年邁的老人,傳遞熱量還不足鐵鍋的 30%,光是燒水就花了近一個小時。
因此,古代燒火時對木材的需求量非常大。
古代用於儲存熱水的“暖水壺”同樣由陶瓷製作,張三牛先將暖水壺灌滿,然後把剩下的熱水倒進木盆裡,與冷水混合,洗完臉後便開始泡腳,他的臉上露出了滿足的笑容,彷彿忘卻了世間的一切煩惱。
接下來的時光平淡如水,樸實無華,田地裡的農活暫時告一段落,家中的兩頭畜力於是成為了村裡通往縣城的“公交車”。
南山村距縣城二十餘里,往返一趟僅需兩文錢,去程一文,回程亦然。
一車能載客六七人,不過,村裡每日前往縣城的人寥寥無幾,僅三四人而已,一頭畜力便足以勝任。
因此,家中的牛和驢輪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