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運國和張三牛,臉上洋溢著期待的笑容,腳步輕快,朝著城裡人人稱道的宋氏織坊進發。
宋氏織坊以其無與倫比的手工藝和華麗絢爛的織品,吸引著八方來客的目光。
一踏入織坊的門檻,一股溫柔的風似乎夾帶著蠶絲的清新與木質的幽香,輕輕拂過鼻尖,讓人心曠神怡。
店內各式各樣的錦緞與精心剪裁的成衣掛滿了四周,每一眼望去都是驚喜,讓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腳步。
這時,一位面容和藹可親,眼神中卻閃爍著智慧光芒的老人——宋掌櫃,聞聲從裡屋走出,臉上掛著溫暖的笑容。
幾句家常寒暄過後,張運國首先關切地詢問起了之前定製的制服進展如何,宋掌櫃微笑著回答:“放心,再有半個月,定能讓您滿意而歸。”
隨後,張運國話鋒一轉,提起了此行的另一重要目的——為張三牛量身打造一套既合身又能彰顯其獨特氣質的衣裳。
宋掌櫃聽後,嘴角勾起一抹了然的笑意,他輕輕點頭,隨即親自引領張運國父子至一旁,耐心細緻地詢問起張三牛的喜好、身形特點以及這套衣服的用途。
經過一番精心挑選,宋掌櫃從眾多上好的綢緞中,選出了幾匹尤為出色的面料。
在張運國與宋掌櫃的共同商討下,最終決定採用一匹深邃而神秘的深藍色綢緞作為主料。
接下來,宋掌櫃親自喚來了織坊中最負盛名的裁縫師傅,為張三牛量體裁衣。
師傅的手藝嫻熟而精準,每一個動作都透露出對工藝的極致追求。從領口那恰到好處的弧度,到袖口那精緻細膩的收邊;從衣襟的巧妙縫合,到整體的流線設計,每一個細節都被精心雕琢,力求達到完美的境界。
站在一旁的張三牛,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感慨,上輩子沒有機會穿上絲綢衣服,這輩子倒是做到了。
張運國一行人,滿臉疲憊卻眼神中帶著幾分興奮,終於踏上了回家的路。
他們的腳步輕快,一到自家地盤,大夥兒二話不說,先把那群牛小心翼翼地安置在河關村邊緣的豬場裡。
緊接著,張運國迅速召集了附近幾個村的能工巧匠和熱心鄰居,大家圍坐一圈,討論著如何在豬場不遠處搭建一個牛棚。
張三牛悄悄走進了充當臨時牛舍的豬場。
他仔細巡視著每一個角落,確保這裡的衛生狀況良好。
豬場四周,翠竹環繞,清風徐來,竹葉輕搖,發出沙沙的響聲,為這方小天地平添了幾分寧靜與雅緻。
陽光透過密集的竹葉,灑下斑駁陸離的光影,給豬場披上了一層神秘而溫暖的面紗。
竹林間,偶爾傳來幾聲鳥鳴,清脆悅耳,更添幾分生機與活力。
豬場主體以竹子、木材為主材,未經過多修飾,卻透露出一種質樸無華的美。木柱堅實,橫樑穩固,散發著淡淡的木香,與周圍的自然環境和諧相融。屋頂覆蓋著茅草,與遠處青山的輪廓遙相呼應,顯得古樸而莊重。
豬舍內部,雖然簡樸,但佈局合理,通風良好,確保了豬隻的舒適與健康。
初夏時節,陽光透過豬舍頂部的縫隙,斑駁地照在地上。
而豬場外圍,員工們還巧妙地開闢了一片小菜園,各色蔬菜在初夏的陽光下茁壯成長,綠意盎然。偶爾,幾隻蝴蝶或蜜蜂在花間穿梭,忙碌而又悠閒,為這方小天地增添了幾分生趣。
傍晚時分,夕陽如血,將豬場及周圍的一切鍍上了一層金輝。豬群在夕陽下悠閒地覓食,偶爾抬頭望向遠方。
張三牛仔仔細細地在豬場裡溜達了一圈,心裡那塊大石頭總算落了地,確認一切安好無恙後,他笑眯眯地跟唐雨柔聊了幾句家常,暖陽下,兩人的笑容都顯得格外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