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順治七年、南明永曆四年,這一年發生了一件對被滿清打得透不過氣的南明來說,簡直就是千載難逢的良機——作為滿清實際統治者的皇父攝政王多爾兗去世了!他年僅三十九歲,卻給清朝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大明萬曆四十年十月二十五日,多爾袞誕生在建州左衛赫圖阿拉城。這個孩子,註定要在未來的歲月裡掀起波瀾壯闊的風雲。
清太祖天命十一年(明天啟六年,1626年),努爾哈赤病逝,多爾兗的生母、大妃阿巴亥被逼殉葬。從此,年幼的多爾兗與同父同母的阿濟格、多爾兗、多鐸一起,踏上了充滿坎坷的人生道路。
在天聰二年(也就是明朝崇禎元年,公元 1628年)的時候,年輕的多爾袞跟隨接替努爾哈赤成為後金汗的皇太極一同征討蒙古察哈爾部中的多羅特部,並在此戰中表現出色,因此獲得了“墨爾根戴青”這一讚譽,意為聰明的統帥。而就在同一個月的月底,年僅十六歲的多爾袞被任命為鑲白旗旗主,開始展現出他卓越的領導才能和政治智慧。
皇太極曾經對多爾袞說過這樣一句話:“朕對你的喜愛程度超過了其他所有的子弟,好馬、華麗的衣服以及美味佳餚都優先賞賜給你。”這句話充分體現了皇太極對多爾袞的重視和偏愛,也表明了多爾袞在當時的地位和影響力。
天聰七年(明崇禎六年,1633 年),皇太極召集了諸位貝勒和大臣們一起商議討論後金接下來的戰略發展方向,也就是要在明朝、朝鮮以及察哈爾這三個目標中決定首先進攻哪一個。
這時,多爾袞極力主張將征討明朝作為首要任務。他站在動搖明朝統治根基並最終奪取全國政權的戰略高度,向皇太極提議每年趁著穀子成熟的時候深入明朝境內,圍困燕京並攔截其援兵,摧毀他們的屯堡,不斷消耗明朝的國力。多爾袞的這個計策得到了皇太極的認可和採納。
天聰十年(明崇禎九年,1636 年)大年初一,新年慶賀大典熱熱鬧鬧地開始啦!多爾袞一馬當先,領著各位貝勒向皇太極行禮。這年四月,皇太極稱帝,國號改為大清,年號也變成了崇德。論功行賞的時候,多爾袞被封為和碩睿親王,在六位王爺中排到了第三位,那時候他才二十四歲!
崇德三年(明崇禎十一年,1638 年)八月二十三,皇太極讓睿親王多爾袞當“奉命大將軍”,去南邊打明朝,由於山海關以外的地區仍然有大量明朝的軍隊駐守,因此多爾兗選擇了繞道蒙古地區,跨越長城,一下子就打下了 36 座城池,還招降了 6 座,俘虜了人畜 26 萬!
崇德五年至崇德七年的松錦之戰中,多爾袞展現出卓越的軍事才能和領導能力,這場戰役的勝利也讓多爾袞的威望大增。
皇太極將六部之首的吏部交由多爾袞統攝。多爾袞深知人才對於國家治理的重要性,因此積極推薦有才華的文臣擔任要職。在他的舉薦下,希福、范文程、鮑承先、剛林等一批優秀的文臣得到了升遷,得以發揮他們的才智,共同輔佐皇太極治理國家。
多爾袞還向皇太極提出了一系列關於政府機構改革的建議。經過深思熟慮後,皇太極決定採納這些建議,對政府機構進行重大改革。這次改革確定了八衙官制,使得政府部門之間的協作更加高效,提高了行政效率。
此外,多爾袞在統轄六部期間,負責文臣武將的襲承升降事務,就連管理各部的王公貴胄也要經由他之手任命。
這段時期的經歷為多爾袞日後的攝政之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透過參與國家大事的決策和執行,深入瞭解了朝政運作和官員選拔任用制度,為他日後的執政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資源。同時,他也贏得了眾多大臣的支援和信任,為他未來的政治生涯創造了有利條件。
崇德八年(明崇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