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鑲之變只是明朝降將們反清的一部分,只因為臨近北京,所以聲勢很大,但早在順治三年以後當初降清的明軍將領反清歸明者不乏其人,這其實是每一個朝代建立之初的基本情況。
在清朝剛剛進入山海關的時候,他們的軍隊數量實際上並不是很多。真正的滿洲八旗兵只有五六萬人左右,再加上蒙古和漢八旗,總共的兵力也不過十三萬人而已。因此,在攻打李自成、張獻忠以及南明的過程中,他們大量地利用了投降清朝的明軍。例如江左四鎮和左良玉的殘餘部隊等。然而,這些軍隊的紀律非常差,戰鬥力雖然比南明的軍隊稍微強一些,但也並沒有太大的優勢。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在江陰之戰中,劉良佐的表現可以說是非常糟糕的。
隨著清朝政權的穩固,當初那些降清明軍的地位就變得十分尷尬起來。在征服江南的過程中,他們不僅被視為炮灰,被派往前線衝鋒陷陣,而且還要面對來自各方的壓力和挑戰。其中最突出的例子就是金聲桓和李成棟等人,他們趁著混亂之際,迅速佔領了大片土地,並逐漸嶄露頭角。然而,這種情況也導致了他們與作為督戰的八旗權貴之間不可避免地產生了矛盾。
在這個背景下,一些降清明軍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處境不妙,於是紛紛發動了反清起義。其中,以金聲桓和李成棟的起義最為典型。讓我們先從金聲桓說起。
金聲桓,字虎臣,乃是定遼衛(今遼寧遼陽)世襲武職之家出身,其家族世代從軍。他早年投身於毛文龍麾下,並改名為毛士桓。在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在毛文龍被袁崇煥冤殺後,他繼續擔任東江鎮右營遊擊將軍一職。】
此時此刻,在遼東還沒有被清軍佔領的地方,職務不過是一個守備的毛文龍沒想到從天幕中居然還能聽到自己的名字,一時即是興奮,又是覺得遺憾,天幕之上講的太少了,既沒說自己是怎麼抗清的,也沒說自己是怎麼被袁崇煥冤枉殺的,至於那幾個義子,好象自己還一個也沒見到呢?
【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當孔有德發動叛亂之時,金聲桓堅決地拒絕加入叛軍,並堅定地表示要殺賊。然而,由於形勢不利,他最終被迫撤回關內。在此期間,他展現出了對明朝的忠誠和勇敢。
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皮島淪陷,金聲桓帶領著遼東騎兵撤退至關內。之後,他隨左良玉一同參與鎮壓農民起義。在這段時間裡,他屢次立下赫赫戰功,憑藉卓越表現逐漸升遷至總兵官之位。
從以上經歷可以看出,金聲桓對於明朝的忠誠度相當高。要知道,跟金聲桓同為毛文龍義子的孔有德等一批最早投降清朝的明軍將領,在當時便被封為王爺。
而後來成為左良玉部下的金聲桓,隨著左夢庚投降了清軍,但其中更多的是無奈之舉。
金聲桓跟隨者清軍一路進攻,他們勢如破竹,銳不可當,一直打到了江西。在鎮壓江南反清軍民時,金聲桓和王得仁表現出極大的賣力,毫不手軟。然而,就在這時,他們與清廷派往江西的官員之間的矛盾日益加深。
與此同時,南明隆武政權的兵部尚書萬元吉也開始對金聲桓產生影響。萬元吉與金聲桓有著深厚的交情,因此他派遣使者前往贛州,試圖勸說金聲桓放棄清朝,迴歸明朝。金聲桓對於萬元吉的勸告並未立刻回應,而是採取了一種令人意想不到的策略。
在白天,金聲桓當著眾人的面將萬元吉的使者杖責,以示忠誠於清朝。然而到了深夜,他卻又秘密地邀請使者前來,殷勤款待,並最終放回贛州。這一舉動讓人不禁感到疑惑,究竟是什麼讓金聲桓如此糾結?
順治三年(1646 年)八月,隆武帝在長汀被清軍俘虜後絕食自殺。原隆武朝的一些官吏紛紛逃離福建來到南昌。這些人雖然知道金聲桓有反清的意圖,但同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