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懸掛樂器。
樹羽:在崇牙上裝飾的五彩鳥羽。
樹,插。
應田縣鼓,
應:小鼓。
田:大鼓。
縣(xuán):
“懸”的本字。
鞉磬柷圉。
鞉(táo):一種立鼓。
一說為一柄兩耳的搖鼓。
磬(qing):玉石制的板狀打擊樂器。
柷(zhu):木製的打擊樂器,
狀如漆桶。
音樂開始時擊柷。
圉(yu):即“敔”,
打擊樂器,
狀如伏虎,
背上有鋸齒。
以木尺刮之發聲,
用以止樂。
既備乃奏,
備:安排就緒。
簫管備舉。
簫:古簫如今之排簫,
是以小竹管排編成的。
管:管樂器,
即笛子之類的樂器。
喤喤厥聲,
喤(huáng)喤:樂聲大而和諧。
肅雍和鳴,
肅雝(yong):聲音和諧舒緩。
先祖是聽。
我客戾止,
戾(li):到達,到來。
永觀厥成。
永:終,一直。
成:指一曲終了。
或解為樂之一闋。
一說此指祭禮完畢。
“有瞽有瞽,
在周之庭”,
說明在宗廟上
奏樂的主體是瞽;
而“設業設虡”、
安置樂器的
則當是擔任瞽的
輔佐的眡了。
樂器則列舉了
應、田、鞉、磬、柷、圉、簫管,
與《周禮·春官》所載
“瞽蒙掌播鼗、柷、敔、壎、簫管、絃歌”
基本相符,
其中柷為起樂、
圉(敔)為止樂之器,
以首尾涵蓋,
表示這次演奏
動用了全套樂器
而“八音克諧”
(《尚書·舜典》),
“喤喤厥聲,
肅雝和鳴”,
其音樂自然十分美妙。
周頌三十一篇都是樂詩,
但直接描寫奏樂場面的詩作
惟《周頌·執競》
與此篇《周頌·有瞽》。
《周頌·執競》一詩,
“鐘鼓喤喤,
磬筦將將,
降福穰穰,
降福簡簡”,
雖也寫了作樂,
但也落實於祭祀降福的
具體內容。
惟有《周頌·有瞽》
幾乎純寫作樂,
最後三句寫到
“先祖”“我客”,
也是點出其“聽”與“觀”,
仍歸結到樂的本身,
可見這樂便是《周頌·有瞽》
所要表達的全部,
而這樂所包含的意義,
在場的人(周王與客)、
王室祖先神靈都很明瞭,
無須再加任何文字說明。
因此,
《周頌·有瞽》所寫的作樂
當為一種定期舉行的儀式。
《禮記·月令》:
“季春之月……是月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