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律詩《周易哲學視角下的“徐公明大戰沔水,關雲長敗走麥城”》:
(一)《關聖敗走麥城嘆》
沔水激戰勢未休,公明關羽決恩仇。
陰陽變幻局中演,命運沉浮眼底收。
剛柔相濟謀韜略,時位無常嘆敗憂。
周易哲思透今古,英雄末路恨難留。
(二)詮釋:
詩的首聯“沔水激戰勢未休,公明關羽決恩仇”,描繪了徐晃與關羽在沔水的激烈戰鬥,他們之間有著深厚的恩怨情仇。
頷聯“陰陽變幻局中演,命運沉浮眼底收”,體現了周易哲學中陰陽變幻的觀念,暗示著戰爭局勢的變化以及人物命運的起伏。
頸聯“剛柔相濟謀韜略,時位無常嘆敗憂”,表達了在這場戰鬥中,剛柔相濟的謀略運用以及時位無常帶來的失敗和憂慮。
尾聯“周易哲思透今古,英雄末路恨難留”,指出周易哲學的思想貫穿古今,而關羽這位英雄在末路時的遺憾和憤恨也令人難以釋懷。
整首詩以周易哲學為視角,深入剖析了“徐公明大戰沔水,關雲長敗走麥城”這一歷史事件,展現了其中蘊含的深刻哲理和悲劇色彩。
(三)《三國演義》第 76 回名為“徐公明大戰沔水,關雲長敗走麥城”。以下是其梗概、主題、情節、經典詩句及相關典故:
1 梗概:
曹操派徐晃去戰關羽,徐晃在沔水與關平交戰,用計使關平大敗。關羽親自出戰徐晃,因手臂受傷未愈且年事已高,最終不敵徐晃敗下陣來。此時,東吳呂蒙白衣渡江,奇襲荊州成功,關羽後方失守。荊州兵大亂,關羽腹背受敵,無奈之下只得率領殘部退往麥城。
在麥城,關羽盼望著救兵,但劉封、孟達因對關羽平日的驕縱不滿,拒絕出兵救援。諸葛瑾前來勸降關羽,被關羽嚴詞拒絕。孫權請呂範占卜關羽的命運,呂範卜得卦象顯示關羽必敗。
2 主題:
這一回主要體現了戰爭的殘酷與局勢的瞬息萬變。關羽作為威震華夏的名將,因一時的疏忽和東吳的背盟,陷入絕境,展現了命運的無常。同時,也反映出在亂世之中,各方勢力為了爭奪利益不擇手段,以及忠誠、義氣、背叛等多種人性的交織。
3 情節:
徐晃戰關平:徐晃受曹操之命與關平交戰,利用計謀讓關平以為城中起火,在其慌亂回救時趁機進攻,關平戰敗。
關羽戰徐晃:關羽對徐晃前來挑戰感到憤怒,認為徐晃不念舊情。徐晃則表示各為其主,二人交戰,關羽因傷勢未愈難以抵擋徐晃的攻勢。
荊州失守:呂蒙採用白衣渡江之計,神不知鬼不覺地奪取了荊州。關羽得知荊州失陷後,又氣又急,瘡口迸裂。
麥城被困:關羽退至麥城,孤立無援,盼不到救兵。諸葛瑾勸降,關羽寧死不降。
呂範占卜:孫權讓呂範占卜關羽的命運,呂範卜得《地水師卦》,卦象顯示敵人遠奔,但玄武臨應,主闇昧不明,且此卦為歸魂卦,預示關羽難以逃脫。
4 經典詩句:關羽在面對諸葛瑾的勸降時說:“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身雖殞,名可垂於竹帛也。”這句話體現了關羽的忠義和氣節,即使面臨生死絕境,也絕不背叛劉備,堅守自己的道德準則。
5 典故:
白衣渡江:這是呂蒙策劃的奇襲荊州的計策。呂蒙讓士兵扮作商人,穿著白衣渡江,騙過了荊州的守軍,從而順利奪取荊州。此典故成為了軍事史上奇襲戰的經典案例,也體現了呂蒙的智謀和果斷。
呂範占卜:呂範作為東吳的重臣和易學家,為孫權占卜關羽的命運,這一情節反映了當時人們對占卜的迷信和重視。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