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律詩詞對《周易哲學視角下的〈三國演義〉第 99 回解析》的描述:
(二)《〈三國演義〉第 99 回解析》
周易玄妙蘊哲思,三國風雲戰火彌。
諸葛智謀破魏陣,仲達入寇擾蜀西。
陰陽相剋玄機顯,變化無常戰局移。
卦象乾坤藏奧秘,英雄壯志史中題。
(二)詮釋:
這首詩以七律的形式,圍繞《三國演義》第 99 回的解析,表達了周易哲學在其中的體現,如陰陽相剋、變化無常等,同時也展現了英雄們的智慧與壯志在歷史中的重要意義。
詩的首聯“周易玄妙蘊哲思,三國風雲戰火彌”,點明瞭《周易》哲學的深奧玄妙以及《三國演義》中瀰漫的戰爭風雲,為整首詩奠定了背景。
頷聯“諸葛智謀破魏陣,仲達入寇擾蜀西”,具體描述了第 99 回中諸葛亮運用智謀大破魏軍,而司馬懿則入寇西蜀的情節,突出了雙方的主要行動。
頸聯“陰陽相剋玄機顯,變化無常戰局移”,深入闡釋了周易哲學中陰陽相剋的道理以及戰爭中局勢的變化無常,體現了這一回中蘊含的哲學內涵。
尾聯“卦象乾坤藏奧秘,英雄壯志史中題”,強調了卦象所隱藏的奧秘以及英雄們的壯志在歷史中留下的印記,進一步昇華了主題。
整首詩透過對《三國演義》第 99 回的解析,展現了周易哲學與故事情節的緊密結合,以及其中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和歷史意義。
(三)《三國演義》第99回的回目是“諸葛亮大破魏兵 司馬懿入寇西蜀”。以下是對該回的詳細介紹:
1 經典梗概:
諸葛亮出兵祁山,與司馬懿對峙。司馬懿派郭淮、孫禮從小路去救武都、陰平,想抄蜀軍後路,卻被諸葛亮識破。諸葛亮已安排姜維、王平分別攻破武都、陰平,還在半路設伏,大敗郭淮、孫禮。張苞在追擊敵軍時,跌入山澗,頭破血流,被送回成都養病。
之後,司馬懿又想趁諸葛亮不在營中,派張合、戴陵夜裡劫寨,結果又中了諸葛亮的計。諸葛亮用草車橫截去路,伏兵四起,張合奮勇突圍,救出戴陵。司馬懿見此,只得堅守不出。
諸葛亮大勝後,引得魏延每日挑戰,魏兵不出。諸葛亮為引司馬懿出戰,佯裝退兵,連退三次,每次退三十里下寨。司馬懿起初不信,多次哨探後,張合按捺不住,請求出戰,司馬懿讓他分兵兩路,自己接應。
諸葛亮預測到司馬懿會出兵,安排王平、張翼在山谷中設伏。最終,張合、戴陵中了埋伏,大敗而歸。此時,曹真、司馬懿趁機入侵西蜀,諸葛亮預測一個月內必有大雨,於是堅守不戰。
2 主題思想:
展現智謀的較量:此回重點突出了諸葛亮與司馬懿之間的智謀博弈。諸葛亮算無遺策,一次次識破司馬懿的計謀,將其玩弄於股掌之間,體現了諸葛亮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智慧,強調了智慧在戰爭中的重要性。
戰爭的殘酷與無常:張苞的意外受傷以及後來的病逝,展現了戰爭的殘酷和不可預測性。同時,戰爭的勝負也並非完全取決於兵力的多寡,而是將領的指揮、策略等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
局勢的變化與應對:曹真、司馬懿入寇西蜀,諸葛亮迅速做出應對,展現了他對局勢的準確判斷和沉穩應對。這也反映出在戰爭中,將領需要根據不斷變化的局勢及時調整戰略,才能取得勝利。
3 經典情節:
草車設伏:司馬懿派張合、戴陵劫寨,諸葛亮提前用數百輛草車橫截去路,四周設下伏兵。當魏兵到來時,伏兵四起,火光齊明,鼓角大震,讓魏兵陷入困境。此情節充分展示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