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進出身屠戶,能當官是因為他同父異母的妹妹當上了皇后,本人沒什麼折服文武的氣度,也沒多聰明,魄力也不夠,除了聽勸幾乎一無是處,但誰讓他是大將軍呢。
自開府以後就開始廣招天下人才,徵辟入大將軍府,像什麼袁紹、荀攸、陳琳、逢紀、鮑信、王匡、邊讓、孔融、王允、華歆、荀彧……當然,也跑不了曹操。
俗話說得好,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一個何進倒下,還有千千萬萬個劉妍站起來。
何進留下來的幕僚,劉妍當然要去勾搭勾搭。
有人可能會想了,這何進召外軍入京這個主意就出自這些名士幕僚,他們出了這麼個餿主意,去招納他們有什麼用!
但其實何進這個做法還真不能算錯,這都是有正當理由的。
上一個大將軍竇武就是桓帝朝的外戚,靈帝朝的大將軍,為人正直,素有德行,掌握京城南北軍權。
當時竇武與太傅陳蕃聯合想誅殺宦官,但訊息走漏了,宦官與竇武兩方率軍對峙,當時竇武兵力強於宦官,兩軍陣前,宦官一番策反,竇武手下計程車兵結果全散了,或逃走或投降宦官,最後竇武被逼自殺、陳蕃被俘後被殺害。
這麼一箇舊事在這裡放著呢,南北禁軍不靠譜也不是一天兩天了,那何進肯定也不能放心啊,再加上袁紹一攛掇,那不就動心了嘛。
其實除了袁紹袁術為首的人支援這個想法以外,曹操、陳琳以及荀彧荀攸等人都是反對的,他們都覺得沒必要那麼興師動眾,但顯然是大多數人都站袁家那邊,支援召外軍入京,再加上何進本身也有顧慮,所以就同意了這個建議。
前車之鑑,後事之師,那位前朝大將軍的結局深深的刺傷了何進,這難免讓何進不太相信京城的南北禁軍,所以才在袁紹的建議下作了一些安排。
分別派王匡、鮑信、張揚、張遼、毋丘毅五路人馬去全國各地徵兵,同時徵召董卓、丁原和橋瑁入京。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何要召這麼多軍隊入京呢?
當然是因為何進這個大將軍,名義上的全軍總司令還要受西園八校尉中的上軍校尉蹇碩節制。
蹇碩是誰?
宦官。
這說明了什麼?
說明皇帝不是太信任何進啊。
這宦官成他上司了,那何進想剷除宦官,能放心的用京中將士嗎?
宦官世居京城,久在皇帝身邊,背後又是皇權,大將軍無論是名望、資源、權力,都不一定強過宦官,又有誰能保證何進手下士兵不會叛變呢?這要是被宦官提前知道了,那不就成竇武舊事重演了嗎!
而他如果徵召幾路外軍,合在一起就足夠剷除宦官,還不用擔心這些兵馬被宦官掌管,順便還能能互相制約,那可不就安全多了!
這樣看,何進的動作不僅合情合理,而且還算得上一點小巧思了。
可惜何進還沒準備好,就被宦官殺死了。
他還怪倒黴嘞。
劉妍為他留下來兩滴鱷魚的眼淚,隨後就去找荀彧叔侄喝茶去了。
她早就惦記這倆人了,現在有機會了,那可不得抓住?
他倆是穎川人,穎川是豫州的,她是豫州牧,現在他們都在洛陽,簡直是天賜良機!
現在局勢已然開始明朗,明顯是更有優勢,她的女子身份已然不再是缺點,至少說可以讓人暫且略過這個缺點,把她當做一個選擇,而不是抱著可有可無的心態來交好,或者直接把她當做踏板。
她已經有了在明面上與他人一同執子的權利。
劉妍抬眉淺笑,一隻手扶住自己面前正要行禮的荀彧,另一隻手抓住了荀攸的胳膊,剛好制住兩人的行禮。
“文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