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後漢時期昭明女帝治下那些奇葩事兒。〉
1.陳琳
曹操患有頭疾,時不時就會頭疼,很是痛苦,尋遍名醫,也不過是華佗的針灸有兩分功效,這讓太醫令華佗好不甘心,最後用屍體研究了三天,尋了個開顱的法子要給曹操用,嚇的他當晚留宿典韋家。
後來劉妍知道了特地把陳琳介紹給他,曹操以為是個什麼神醫,結果陳琳尷尬的表示,自己是之前把他罵的頭都不疼了的那個檄文的撰寫者。
曹操:……
2.邊讓
話說這名士邊讓這人文采是有的,而且不是一點,是很多點,但這名士嘛,肯定得不同於常人,敢說他人不敢說,敢做他人不敢做的,俗稱沒事找事。
他在各個宴會上痛罵曹操閹人之後,期望以此來吸引上面高官的注意力,然後一徵二徵三徵他才同意入朝為官,這叫清流名士。
但曹操不樂意當他的跳板啊,這就找到了他的好友郭嘉,兩個人一合計,就讓劉妍去徵召他,而邊讓果然沒應,於是曹操的洋洋灑灑的論名士便公之於眾了。
“自古便有所謂清流所謂名士之人,然須知名士亦應分門別類。
些許名士忠貞不渝,所求不過研習古籍,亦或教書育才,雖無長遠志向,卻也有文人之德。
然亦有名士屢次以徵召為兒戲,一次徵召不應,只待三請四請方走馬上任,以此為名士風骨,是以眼無君父,心無百姓,可謂之不忠不義,何其可惡。
……”
具體內容可見於網路,此處只節選一段。
總之就是這篇文,直接把邊讓整的沒心情參加宴會了,只能灰溜溜跑回家當他的名士,免得總有人把他對號入座成那個不忠不義的可惡之人。
自此以後,就沒有什麼名士欲拒還迎的不同意徵召了,因為你一次不同意那就真沒機會了。
3.禰衡
這個可是咱噴子界的大佬,今天得著重講一下他,先來個介紹。
禰衡(173年-198年),字正平,平原郡人,後漢辭賦家、名士。
禰衡少有才辯,性情剛傲,好侮慢權貴。孔融激賞其才性,稱讚他“淑質貞亮,英才卓礫”,多次向皇帝已和劉妍舉薦。
按理來說這禰衡的代表作《鸚鵡賦》是一篇託物言志的好文章,寓意深刻,狀物惟妙惟肖,感慨深沉,融詠物、抒情、刺世為一體,是抒情小賦中的優秀之作。
按理來說,這樣的人劉妍應該比較賞識的,但他這人怪得很。
之前他在荊州避難,後來北方穩定了,需要大量能臣,他也就來洛陽尋一份前程。
剛到了洛陽,他就在身上藏著一塊名刺,但因為沒得到賞識,沒地方去,以致名刺上的字都不清了。
當時被當權的劉妍所器重的大臣不少是穎川人,賢能的讀書人都從各地集中到這裡禰衡也跟著去了。
到那兒有人問禰衡說:“為什麼不去投奔陳長文(陳群)、司馬伯達(司馬朗)?”禰衡回答說:“我怎麼能和殺豬賣肉的人結交呢!”
聽聽,這夠無語的了吧,還瞧不起穎川士子了,女帝可是說過“穎川乃文興之地”,當時高官重臣裡穎川人可多的很呢。
不過也用不著他看不起,反正陳群是被朝廷徵召了,而他禰衡還無人在意。
那人覺得他這人怪與眾不同的,於是又問他:“荀文若(荀彧)、趙稚長(趙融)怎麼樣?”禰衡見荀彧長得帥、趙融是個大肚子便說:“荀文若可以借他的臉去弔喪,趙稚長可以讓他管理廚房膳食。”就是瞧不起荀彧這個只有臉長得好看的,和趙融則是個只會吃肉的傢伙。
還天天說什麼:“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其餘的人平平庸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