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之芳芬,知餘遊止”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蘭草和白芷常常用來代表美好的品格和高潔的品性,尤其是在《詩經》和《離騷》中,讀書人常常以此來自比,表達自己的品行,也會用來給子女起名。
公元前134年,武帝劉徹定年號為元光,元光元年,武帝下詔徵求治國之策,董仲舒上《舉賢良對策》,主張教化民眾,唯賢是舉,提出“天人感應”、“大一統”之說,並進言“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董仲舒是公羊學派的代表人物,在漢景帝時期,董仲舒就是治《春秋》“公羊學”的博士了,專門研究和傳承《公羊傳》。
《公羊傳》的作者是戰國時的齊人公羊高,公羊學派就是儒家經學中專門研究和傳承《春秋公羊傳》的一個學派,它主張的思想是大復仇思想,講究有仇必報,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有辱必報。
十世之仇尤可報,可見公羊內裡的狠勁兒。
董仲舒就是如今公羊學派裡的大拿,他在《天人三策》裡的主張也很是符合劉徹的胃口。
對於這一點,董仲舒的感覺最為明顯。
他很清楚,儒家重新興起的機會就在眼前了,而這一次,他公羊學說佔據了主流。
他為此很是高興,連帶著回到下榻的地方,發現了悄悄跟來的幼女時,罕見的沒有立刻動怒。
董芷蘭,他最為年幼的女兒,自小便展露出她遠超常人的天賦,不僅說話比常人早幾個月,就連調皮也是數一數二的。
如今不過兩歲,便能偷偷的跟著出遠門了,還不知道她阿母在家中要哭成什麼樣子呢。
“我來為陛下獻策,傳播思想,你跟來又做什麼。”
小丫頭嘿嘿笑了笑,露出幾顆可愛的乳牙,試圖萌混過關,可惜她嚴厲的父親絲毫不為所動,大有一副她要是不老實交代,就給她遣送回家的意味。
“一想到要好多日不見阿父,翩翩就不捨,不由得走到阿父馬車邊,請求它們能帶著阿父快快回來,一不小心就……”
“哼,花言巧語!”
董仲舒皺緊了眉頭,全無半分動容之色。
聽了女兒這樣一番孝順的言語,或許旁人會覺得她至孝至誠,但董仲舒作為儒家領軍人物,教導過無數弟子,豈能輕易被這麼個小丫頭哄騙,他不僅不感動,反倒是感到憤怒。
不僅僅是因為她在騙他。
如此年幼卻又如此聰慧,但偏偏不學好,放著正道不走,總是琢磨這樣的歪門邪道,他愛惜她的天資,因此對她的教導一向嚴格,但即便是如此,她也依舊不怕他。
他承認自己也會暗自驚喜於她敢於反駁自己,能夠有膽量去質疑他,但他也同樣為她的大膽感到害怕。
她不能在任何事情上都這麼大膽,更不能在這樣做了以後還試圖將此事輕輕翻過。
她根本沒有半分悔改之心。
她難道認為威脅侍女,利誘馬伕,哄騙兄長很光彩嗎?!
董仲舒越想越氣,怒喝一聲:
“來人,去拿鞭子來。”
她阿母擔心她慧極必傷,事事依著她,她兄弟姊妹看她年幼,事事哄著她,讓著她,慣的她無法無天,他一要教育她,還沒做什麼呢,就全都撲上來求情,哭哭啼啼的吵得他不得安生,也就只能不了了之,但現在不一樣了。
她既然敢跟上來,就得做好被他教訓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