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關閉。
清風正在門口張望,見他回來之後,長出一口氣。見到他手提竹籃,本想多問兩句,見李七夜面色嚴肅,沒有敢說話。
淨手之後,李七夜匆忙翻看典籍。
爛熟於心的典籍,自然不屑翻動,這次專心致志,找了地方誌翻閱,終於有所收穫。
前朝瑤光國主政之時,洛陽白鹿洞書生謝靈素,前往白雲觀朝聖,深夜在聽潮亭讀書,突然失蹤,當時這件事,驚動了許多人。
當年魚抱朴主持白雲觀,香火鼎盛,不僅善男信女齊來,還有許多遊學大儒至此,引經據典,談詩論道,引來無數書生趨之若鶩。
能領聽些高屋建瓴的見解,便是極大的收穫,若是被某個名師大儒相中,列入門牆,將來便多了個平步青雲的梯子。
這種做法,在讀書人之間廣為流行,甚至影響到了官場。
瑤光國朝廷授予書生功名之時,如果有白雲觀遊學經歷,運氣好些的,就會比別人高出半品,即便授予的品階不高,卻也是個實權衙門。
一時之間,白雲觀白天晚上,流泉旁,古松下,都是搖頭晃腦,吟誦先賢大能名言妙句的書生。
春夏之交時,白雲觀已經下了幾場雨水,整座白雲觀,連同小山,如水洗般乾淨。有個穿白衣,配白玉,戴烏金指環,撐青油紙傘的讀書人,緩步上山。
山門下迎客道士,見到那少年指環,立即恭敬起來,洛陽白鹿洞,當時瑤光王朝書院執牛耳者,以大儒最多,考取功名讀書人最多,在朝廷中關係最多,名動天下。
瑤光國文臣眾多,堪稱頂樑柱的,有八百人之多,而八百人中,至少六百出自白鹿書院。
瑤光棟樑八百數,其中大半出白鹿。
在民間,甚至有人將白鹿書院,當成第二個朝廷,甚至許多市井老百姓都知道,白鹿書院,有時候能左右朝廷大事。
而白鹿書院的象徵,便是那少年手指上佩戴的烏金指環。
烏金指環每年只發放三十枚,用來表彰讀書最好的學子,而得到這枚指環,就表明距離讀書人心中的廟堂,又近了一步,甚至一隻腳已經邁進了朝廷。
先前那個聲音,又在李七夜耳邊響起,隨著它的講述,李七夜面前,展開一幅幅畫卷。
那個雨天撐傘上小山的人,就是謝靈素。
守山道士見到了烏金指環後,原本還有些懷疑,之前白鹿書院,也來過幾名學子,全都是帶著老僕書童,甚至還有人牽馬背劍,氣勢十足。
像這樣輕裝簡從來到白雲觀的,謝靈素是白鹿洞書院第一人。
接下來的一幕,讓守山道人目瞪口呆。
館主魚抱朴親傳法諭,“白雲觀大開中門,迎接貴客。”
法器嘹亮,直上雲霄。
謝靈素笑著向守山道人點頭,又向著站在白雲觀門口的魚抱朴拱手行禮。
守山道人眼睛差點掉在地上。
這看起來普通的年輕人,值得老觀主親自出門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