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既然遷縣,那就要帶民眾一起。但百姓戀土,家宅田土都在這裡,如何願意隨關東人撤走
百姓不走,那郡長就走不了。於是,關東人就下令毀禾稼,拆屋室,夷營壁。總之,逼著他們撤走。
這下子,不僅羌人反了,這些關西人也因關東人的苛待也反了。這下子西州叛亂就更大了。
到這裡,已經不是這些西州郡守的事了,它已經到了當時的車騎將軍鄧騭那裡了。他直接在廷議上要棄掉涼州。
這事影響還是很大的,這意味著關東人對關西利益的徹底漠視。
但幸好當時關東人中也是有清醒的,知道涼州不可棄。但以關東人為將,幾次都沒平定,上上下下都知道,這裡面利益牽扯太大了。
這戰事耗費的大筆錢都去了哪,誰都知道。
要知道,為了平定叛亂,朝庭先後出動了三河、三輔、汝南、南陽、潁川、太原、上黨兵合五萬人,後來不斷增兵,有三州屯兵二十餘萬人。
這裡面的軍費開支幾乎有二百四十餘億錢。這個錢呢,皆被關東諸將貪汙,私自潤入,賄賂中官。這賊是越剿越多了,關東將們也是越來越肥了。
將領們將軍費貪墨了,下面計程車卒又如何能有戰心戰意。
還有一個關鍵的,那就是這些關東兵是外兵,紀律好壞全靠將領約束和補給充分不充分。但現在上面貪成這樣,那這些外兵只能自己搶了。
就這樣,上下皆無戰心,又不能獲得地方豪勢的支援,這戰能打贏
所以,關東將帥先後五敗。
鄧騭敗於冀西,任尚敗於平襄,司馬鈞敗於丁奚城,馬賢敗於射姑山,趙衝敗於鸇陰河。
到這個階段,連國家也知道,關東人不能用了。不然這麼下去,關東諸郡也會因為籌措軍費而發生變亂的。
到這裡,漢室只能做了一個違背祖宗的決定,那就是決定啟用關西本土將,本土兵。
為了守衛鄉梓,這些人必然爆發出十二分戰心來。
於是到了桓帝時期,漢室開始一改以往傳統,不再將關西兵閒置,而成了平羌的絕對主力。
關西兵比關東兵強的一點就是在戰術上。關西多騎,所以配備有大量騎兵隊伍,正適合機動平叛。
其中以護羌校尉的兩隻騎軍,分別為湟中義從兵和湟中義從羌胡,合萬騎左右,成了平叛的絕對主力。
也正是這時候,關西將也從這個過程中湧現出來。因為關西兵只能被關西將指揮,那關西將的重要性就可想而知。
在眾多關西將領中,有三人最為出色。
分別是皇甫規,張奐,段熲。其中前兩人都算是剿撫並用的,只有段熲是屠羌派的。
但無論三人如何解決,他們都獲得了關西兵的愛戴。和關東將領那種不恤軍事、貪腐成風相比。他們勇猛善戰,通曉兵略,身先士卒、愛護士兵。
即便是以暴脾氣著稱的董卓,在隨張奐立功後,朝廷獎勵了他九千匹布絹,他悉數分與吏兵,無所留。
關東將和關西將這前後一比,可謂雲泥之分。
靠著恩義、守護鄉梓、關西將帶著家鄉子弟終於平定了羌人,穩定了西州的邊事。本以為一切都回到起點,關東世豪們正打算再次去西州為官撈錢的時候。
他們發現一切都變了。
關西世家們在長時間的平叛中,已經掌握了巨大的武力,有了自己的利益集團,關東人再難在西州為所欲為了。
於是,掌握朝廷的關東士族先後將涼州三明,以各種原因調離了西州,而此三人可能還心懷漢室,也沒有擁兵自重。
但離開了本土,失去了兵權的三人只能依附在各種政治勢力中,直到被無情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