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
這些基層軍官基本都是傷愈的老兵。
每個人的軍中資歷都比他深。
他給出的題目,把這些老兵都嚇了一跳。
“如何挽救燕山大軍?”
眼下燕山大軍風頭正盛,攻勢正猛,幾乎是壓著韃子打。
只有腦子抽了的人,才會覺得燕山大軍需要挽救。
但寧易一條條地給出自己的理由:
燕山大軍雖然號稱十萬,但真正的主力,也就是三萬多衛軍和不到一萬的邊兵,其他都是輜重兵、後勤兵等輔兵,在戰兵數量上,並沒有絕對優勢;
突竭斯騎兵此前席捲燕西,後來只是在端州城下稍微受挫,實力未損,但現在面對以步兵為主力的楚軍,卻每戰皆北,前後迥異,其中必然有詐;
突竭斯人自西而來,現在為什麼要向北撤?原路返回,有北梁人接應,不是更好嗎?只能是北面更適合他們設伏;
戰事爆發已經快一個月了,北梁人的主力在哪裡?不可能主人在前面衝鋒陷陣,狗在後面看戲,他們一定在憋什麼大招;
還有後勤問題……
還有軍心問題……
漸漸地,所有人的臉色都凝重起來。
他們都是在突竭斯人手裡吃過虧的。
他們曾像狗一樣被韃子攆得到處跑。
他們的隊旗、哨旗被敵人繳獲或損毀,成為無建制的散兵。
他們知道韃子騎兵的厲害。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同寧易的判斷,認為大軍恐怕正在落入韃子的陷阱之中。
但即使接受了這一點,大家商議的結果卻是,寧字營什麼都做不了。
因為力量相差過於懸殊。
如果寧字營有一萬人,也許能影響戰局。
但一千一百人,恐怕連朵浪花都翻不起來。
不過,雖然救不了燕山大軍,但如果楚軍真的潰敗,寧字營還是可以做一些事情的。
比如加固城防。
只要端州城釘在這裡,突竭斯人就不敢大舉南下或東進。
等楚軍再次反攻的時候,端州城又是一個最有力的支撐點。
“如果參軍認定大軍很快會潰敗,那端州城裡的糧草輜重,就不能再往前線送了。”
一個叫竇懷仁的哨長語出驚人。
他認為必須將這些物資扣下,以備可能再次發生的守城之戰。
但這是違抗軍令。
被查實後是要砍頭的。
大家商議之後,還是先決定先找各種藉口拖延。
等形勢明朗之後,再扣下這些物資。
另一個哨長褚景崇則提議,往汶水以北派出斥候,以及時掌握事態變化。
這個寧易同意,並且決定親自帶隊。
這一決定遭到眾人強烈反對。
“參軍是主將,不能輕易離開駐地。”
“要加固城防的話,還需要參軍主持大局。”
褚景崇則直言不諱:“斥候可不是光勇武就行,參軍根本就不專業。”
但這個時候,寧易又不講民主了,執意要親自去。
城防的事,有手下這些老兵就夠了,他留下沒多大的用。
至於斥候,他雖然不專業,但他有系統啊!
起碼可以預知戰鬥,提前規避。
他的營總共就十幾匹戰馬。
一個夥的斥候,是從一千多人中精挑細選出來的。
個頂個的金貴。
要是都折在汶水以北,可夠他心疼的。
會後,他指派資歷最老的竇懷仁,替他主持城防。
他自己則帶著斥候隊立刻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