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到顧明哲和崇敬修。
顧明哲也想參與改革,但鍾寧不打算把他分配到太遠的地方,正好比鄰京都的西巖三城,正處於災後重建的關鍵時期。
因為救災不及時,朝廷問罪了其中兩個縣令,正是定元城縣令張玉,和西巖城縣令鄭先。
如此空缺,正好讓他們二人補上去。
崇敬修去了西巖,顧明哲去了定遠。
同時,鍾寧同樣各派了兩名暗衛,守護在顧明哲和崇敬修身邊,顧明哲有丞相府護衛,西巖城當地豪門便是再有意見,也得看顧相的臉色行事。
所以顧明哲不會有太多顧慮。
崇敬修原先投效到了吏部尚書李出平門下,想要將來有機會外放能得一份機遇。
如今雖然有所分歧,但好在李出平政治覺悟極高,知道改革之事,勢在必行,便只能捏著鼻子認下了這個門生。
所以崇敬修對於昭華公主將他分配到京城周邊甚是滿意,尤其公主殿下還給他配了兩個暗衛貼身保護,更是感動的無以復加。
就差跪在地上指天望月,發誓自己一定好好幹,不辜負昭華公主和陛下的期待!
因著兩人離得近,所以鍾寧也沒有專門送行。
上一次兩人鬧了彆扭,整整大半個月過去,他也未曾再上門一次,更沒有和自己再說過一句話。
鍾寧知道,如果不化解掉這個疙瘩,只怕他心裡會一直都記著,鍾寧原先是打算就這樣僵持下去,但又想到,哪怕顧明哲生氣,也沒忘了支援自己的改革大業。
如今更是身體力行,違背父命,也要參與到改革前線之中,鍾寧便覺得心裡很是愧疚。
偶爾低一回頭也沒個麼,本來就是自己不對在前,更何況,他就要啟程離開去定遠上任。
下次再見,不知何時。
雖說離得不遠,可改革之事一旦做起來,必然要忙碌許多,官員無詔也不得擅自入京。
如果再不化解矛盾,只怕會影響他在前線戰鬥的心情。
最要緊的事,一年之後,督促改革一事的先鋒,顧明哲得接上手才行,所以,當下安撫極為重要。
於是乎,在顧明哲臨出發的前一夜,鍾寧趁夜摸進了顧府,顧明哲所在的院子中。
可看到他的身影,鍾寧又生生頓住了腳步。
不行,她既然已經決定離開,就不該再拖拖拉拉。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鍾寧透過窗戶,深深看了一眼顧明哲透出的身影,隨即決絕轉身離開。
書房中,顧明哲坐在其中翻看關於改革所需注意的具體事項,這個是雍帝特別讓劉本整理出來,給眾人參考的文獻。
對於即將奔赴改革前線的幾位新科進士來說,無疑是指路明燈,可是今夜,顧明哲並沒有心思去看這些。
儘管這東西,他已經研究了三遍,並在自家父親那裡深受教誨,但仍是心有所結,不得開懷。
白日裡,母親杜氏來幫他一起收拾行裝,一邊收拾,一邊怒罵,罵他不爭氣,明明考進一甲之列,留在翰林院即可,偏生要去往地方,搞什麼改革試點。
杜氏知道,這所謂的改革試點,是昭華公主所推動之事,可如今,他這兒子失了心也就罷了,竟還要再為了那個冷心冷肺的女子丟掉自己的前程。
下到地方為官,能比在京城更好麼?
有些地方官窮其一生都無法再回到京城就任。
可她這個兒子倒好,明明有著先決條件,偏生要為難自己,真真是個棒槌!
顧明哲並未反駁,他也知道自己此時離開不是一件好事,殿下快走了,他就應該留在殿下身邊,與她再相處些時日,珍惜彼此最後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