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吐蕃都城邏些進軍。
十路大軍在郭元振的指揮下,如同十支利箭,迅速而有序地向西進發。他們穿越了險峻的山脈,跨過了茫茫的青海,直指吐蕃的都城邏些。大周的軍旗在風中獵獵作響,展示著大周的威嚴與力量。
當大軍快要接近邏些時,吐蕃贊普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他知道,如果與大周的軍隊正面交鋒,吐蕃將面臨巨大的損失。於是,吐蕃贊普派出使者,向郭元振請和。
郭元振在接到吐蕃贊普的請和請求後,決定接受和談。他明白,戰爭的目的是為了和平,而不是無謂的殺戮。在雙方的談判中,吐蕃贊普承諾不再侵犯大周邊境,並願意向大周稱臣納貢。
郭元振的威望震懾了北狄,後突厥也不得不獻上馬匹,釋放了俘獲的涼州人士。從此,涼州的藩鎮肅清,蕃國敬畏仰慕,令行禁止,道不拾遺,成為了邊疆的典範。
在郭元振的治理下,涼州的邊境得到了極大的拓展。他在南部邊境的硤口修築了和戎城,在北部邊境的沙漠中設定了白亭軍,控制了涼州的交通要道,使得涼州邊境拓展了一千五百里。他的這些舉措,使得突厥、吐蕃的兵馬再也無法輕易侵擾涼州。
郭元振還推行了屯田政策,充分利用當地的河流土地從事農業生產,使得涼州地區的糧食產量大增,軍糧積存可供數十年之用。在他的領導下,涼州的百姓安居樂業,牛羊遍野,路不拾遺,一片繁榮景象。
河西隴右的百姓為了紀念他的功績,為他建立了祠堂,立碑頌德。閻立均等人更是為他撰文,歌頌他的德政和武功。郭元振的名字,成為了邊疆不可磨滅的傳奇。
捷報傳至神都,武則天在朝會上宣讀了郭元振發回的捷報,其內容如下:
“啟奏陛下,臣郭元振奉命征討吐蕃、後突厥聯軍,現已大獲全勝。敵軍聞風喪膽,已撤至青海以西。臣已率軍追擊至吐蕃邊境,吐蕃贊普懼臣軍威,特派使者求和,獻上馬匹三千、黃金三萬,牛羊無數。臣已受其禮,班師回朝。涼州邊境已無戰事,百姓安居樂業,軍紀嚴明,秩序井然。臣誓死扞衛大周疆土,不負陛下所託。”
朝堂之上,群臣聽罷捷報,無不為之動容,紛紛稱讚郭元振的英勇與智謀。武則天面露滿意之色,宣佈對郭元振及其麾下將士的嘉獎,同時下令在全國範圍內宣揚其功績,以激勵天下將士。
退朝後,武則天在宮女的簇擁下回到了鳳鶴宮。宮中溫暖如春,花香四溢,與外面的春寒料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武則天卸下朝服,換上了舒適的便裝,坐在了軟榻上,輕輕揉了揉太陽穴,似乎在緩解一天的疲勞。
李春暉靜靜地站在一旁,等待著武則天的吩咐。武則天抬起頭,目光柔和地看著他,緩緩開口:“春暉,這次你又在幕後立了大功。”
李春暉微微一愣,隨即謙遜地回答:“陛下過譽了,臣只是盡了綿薄之力。”
武則天輕笑:“不必謙虛,郭元振十路大軍進軍邏些城以揚天朝之威這一計策,正是你的傑作。郭元振執行得完美,涼州從此安寧數年,這等功績,朕怎能不記在心上。”
李春暉微微一笑:“陛下,臣只是提供了一些建議,真正的功績在於郭將軍和前線將士們的英勇。他們不畏艱險,奮勇殺敵,這才是涼州安寧的關鍵。”
武則天點了點頭:“你說得很對,但一個好的計策,往往能事半功倍。春暉,你總能在關鍵時刻為朕提供最有價值的建議,朕很感激。”
李春暉低下頭:“陛下,臣的一切都是陛下賜予的,能為陛下分憂,是臣的榮幸。”
武則天站起身,走到李春暉面前,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春暉,你總是這麼謙遜,但朕知道,你的智慧和忠誠,是朕最寶貴的財富。朕希望你能繼續為朕出謀劃策,助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