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次日清晨,全家人乘上那輛破舊的公交車啟程往外婆家。
陳木從空間取出些水果、一隻雞和幾斤豬肉。
再把家中所剩糖果和點心拿出一半,作為禮物。
外婆和舅舅張大川一同生活,老人家已經六十二歲,外公多年前就已故去。
舅媽王氏是本地人,夫婦兩人有三個兒女:大女兒張麗比陳木少兩歲;二位少爺分別是張壯和張強,分別為十歲、八歲。
外婆見到一家人的來訪異常喜悅。
她一把牽起陳木和小花,轉身對裡面喊道:“大川,瞧瞧誰來了!”
話音未落,一位健碩的中年男人從屋內走出——正是舅舅張大川。
王氏緊跟身後,三個孩子也相繼跑出門迎迓。
陳母和小花連聲叫喚“外婆”“舅舅”。
田老太高興得淚水盈眶:“我的寶貝外孫啊,外婆可想死你們了。”
她忽然傷感地說:“這麼小就沒父親,多苦的孩子啊。”說完擦拭起眼淚。
見狀,王氏急忙寬慰:
“媽,今天過大年別提傷心事啊,瞧咱家陳木多出眾!” “就是,媽。
孩子爸雖英年早逝,卻是他們的英雄榜樣。”
舅媽的話語提醒起姐夫逝世那幾日。
陳母提及那筆錢,並說明拒收的原因,之後談及撫卹事宜和陳木工作狀況。
田老太與張大川聽後滿臉驚喜。
張大川讚歎侄子,“陳木呀,比舅舅爭氣太多了,一個月掙的相當於咱鄉下的好幾倍吶。”
陳木謙遜作答:“若舅舅有進城打工的想法,可以告訴我。”
張大川卻搖搖頭:“我在鄉下住習慣了,進城不適應。”他母親明白兒子的顧慮,心裡既是歡喜又是嘆息。
“來來來,今兒一家人難得聚首,都屋裡坐去。”
王開口說話了,她那副居家的農村婦女形象展露無遺。
於是,一家人走進屋內,陳木把手中的菜和零食遞給了舅舅。
張大川從來沒有見過這麼豐富的食材,臉上的驚訝顯而易見,心想陳木這次真是發達了
陳木和小花給田老太拜了年,並收到了紅包,把小花樂壞了。
雖然陳木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不太適合再收紅包,但拗不過舅舅的熱情,還是接受了。
接著,陳母也將預先準備好的紅包分給了張大川的三個孩子。
陳木在舅舅家四處轉悠,地面還沒鋪設水泥,一片黑乎乎的泥土起伏不平。
家中沒有什麼像樣的傢俱,唯一的一張桌子也顯得年代久遠。
陳木不禁感嘆,舅舅和外婆一家生活真的艱苦,決心今後要多多幫助他們。
一番閒聊中,陳木瞭解到表妹張麗三年前已輟學回家,因為家裡負擔不了幾個孩子的學費。
他知道五十年代的重男輕女觀念仍然根深蒂固。
大表弟張壯也輟學一年多,並不是因為舅舅不願供給學費,而是張壯本身學習不靈。
現在唯一在學的只有最小的張強,他還就讀小學三年級。
陳木暗自想,人生的確各有定數,一些人的確實限制了許多機會。
不過還好,這個時代不讀書也並非沒有好的出路。
有了他的幫助,這三個孩子的未來也不會太差。
午飯準備時間一到,陳木便搶先一步走進廚房,親自下廚,無視張大川的阻攔,一心只想為外婆和舅舅一家做頓美味佳餚。
起初張大川還有一些猶豫,但隨著陣陣香氣從廚房傳來,全家人都跑去看他在做什麼特別的食物。
陳木開啟鍋蓋給大家看時,裡面滿滿的一大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