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候,淮南來信!”
說話時,張溫悄然掃了眼尚有些雜亂的營舍內,但見一應幕僚將領都正襟危坐,而吳候孫策已然撕開軍報翻閱。
張溫旋即緩緩退下。
於這幾日內,被調入記室之後,他不覺適應了此中值守。而觀吳侯孫策,也無針對之意,相反,經常誇讚,重用他處理一些要務,其之內心,感觸不禁更多了些。
便是出了堂舍,張溫還回望了一眼內,他直著身子,看向頭頂冒出的明月,有些想念吳郡的父母友人,心道:
吳候寬以待人,善於納諫,知人善任,難怪連周公瑾,魯子敬那樣的人物,都爭相投效!
試想當年其入揚州,陸、張兩家暗中大加阻撓,行事激進,確有不對之處。
而自靈帝之後,揚州動盪不安,山越人作亂,更有地方叛亂,及吳侯至,各做平之。許以其人,才能給予揚州安穩,庇護揚州,甚至……大庇天下!
這會是吾之明主乎?
張溫少年心懷大志,有匡扶天下之心,而跟著孫策越久,越發為其為人處世之魅力折服。
即於張溫退下不久,堂舍內,就傳來了孫策標誌性的豪爽大笑。
“哈哈哈!不錯,子義、子敬不錯!今合肥已取,蔣子翼投降,又有劉元穎敗逃,周邊東城諸縣地,又在子敬之謀下,悉數得吾江東之手!而在休整人馬後,數日前,子義和公覆兩部人馬匯合,已然順肥水,而往壽春方向挺進。至於仲謀、幼平所領水師,駐守於巢湖,時做援助,且保證糧草順通……”
兩封軍報,一封是太史慈所書,另一封是弟弟孫權所書,最後一封則是魯肅。
只是內容大有出處。
太史慈於信中毫不見外地批評孫權行軍緩慢,進而導致後軍未能配合其部阻撓逃走的劉馥等人。
孫權則於信中,言及太史慈行軍過於冒進,差點讓江東水師落入敵人陷阱之內。
二人可能生來八字不合,不僅是當下這般,即於歷史上,於孫權掌權後,因之難以駕馭太史慈,太史慈又不服孫權,終未重用,一代名將最後英年早逝、黯然退場。
針對大將太史慈和孫權之間的矛盾,孫策早有心理準備。故於行軍之內,特意將二人所領之部分開,以太史慈主攻。孫權兵入巢湖後,主建立巢湖水師營地,除了保證糧草,更可隨時難歸,防範江東生亂。
三封同時到來的書信中,以魯肅所言,孫策之判斷下,最為公平公正。
一聽合肥大捷,堂舍內眾人,面上紛紛露出了喜悅之色,唯有張飛瞪著一雙眼,左瞧瞧右瞧瞧,不知在想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