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讓機器取代他們後,就讓他們回去的。
那怎麼能讓印刷坊的訂單量迅速增多?
秦修文腦子裡想了一想,無?非就是拉動內需或者就是出口海外。
內需方面,秦修文透過“衛輝時報”已經初步播灑了文化的種子下去了,但?是仍舊需要時日來生根發芽,同時如果步子太?大,難免引起一些上層的注意和不必要的麻煩,看來是很難實現了。
那就只有出口海外!
可是一想到如今的海貿局勢,秦修文又有些頭?疼。
大明早期實施的也是海禁政策,但?是沿海地區的人民是極力?反對的,畢竟對那些地區的老?百姓講,靠海吃海,海上捕魚和海上貿易才?能讓他們吃飽穿暖。如今朝廷一下子砸了他們的飯碗,這如何?能幹?
所以從明朝建國之初一直到隆慶元年之前,沿海和內陸的局勢一向非常緊張,原本的私人海上貿易被迫成為了海上走私集團,甚至還發展出了武裝走私,到嘉靖年間,出現了最大的武裝走私頭?目汪直,有了“擁眾數十萬,南面稱孤”的局面,勾結倭寇和大明朝廷正面衝突對抗,擾亂了嘉靖四?十多年的“倭寇之亂”,其本質上還是大明內部,海禁派和開海派的政治鬥爭。
還好?到了隆慶元年,隆慶帝見堵不如疏,便解除了海禁的政策,允許民間販賣貨物出口,但?是隻開放了福建漳州府的月港,僅此一個小港口,同時販賣出口的貨物檢查甚是嚴格,但?是好?歹民間出口這項事業也算合法化了。
只是漳州府距離衛輝如此之遠,如今又沒有非常方便的通訊方式,秦修文的勢力?也沒有伸展到那裡,想要做海貿又談何?容易?
要往海外傾銷書籍,秦修文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聖經》,西方字母排版簡單,《聖經》的地位不言而喻。雖然此時西方也有了自己的印刷機,但?是在紙張、墨水、人工等成本控制下,他們印刷的《聖經》必然能傾銷海外。
而他要的,只是一個將這些關鍵點?連結起來的契機。
秦修文也沒想到,這個契機居然還是應驗在徐光啟身上。
徐光啟在知道秦修文想要印刷《聖經》之後,直接從自己的隨身行李裡掏出來一本《聖經》給了秦修文,然後告訴他這是自己在松江府結識的耶穌傳教士贈送給他的,幾次勸他信教,但?是他沒有答應,只是迫於人情,只能無?奈接受了下來這本《聖經》,這次也是誤打誤撞帶到了衛輝,倒是沒想到派上了用處。
“這位郭居靜傳教士其實挺博學?多才?的,會非常多西方天文曆法和科學?之道。只是此人太?過信仰耶穌,多次勸我信教,我屬實不能認同他們的神?仙,但?是又想學?習他的本事,只能假意應承下來,和他學?了兩個多月。只可惜此人後來又不知所蹤了,不過他說過若是我想聯絡他,可以找他在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