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前腳剛把法國入侵越南的事情理了個頭緒出來。
除了慈禧太后、光緒皇帝提出的建議,軍機處還建議從清廷中選派一位能說會道的官員出使越南,遊說從中國輾轉入越,現已在越南擁有地方武裝力量的“黑旗軍”領袖,劉永福。
光緒准奏軍機處提議,清朝吏部主事唐景崧自告奮勇,願在戰火前線挺身而出。
光緒招他來養心殿,一番勉勵後,告訴他一件棘手的事。
因為中法沒有正式宣戰,朝廷不能明旨派遣他前往越南,與劉永福進行對接,更不能以欽差大臣的身份,去與越南政府溝通抗擊法國一事。
簡而言之,這位吏部主事只能以秘使(現代稱為地下黨)的身份,和劉永福完成接頭,並且也只能以試探的口吻,探探越南阮朝政府的抗法意志,以及他們對劉永福的態度。
唐景崧深知此事重大,也明白朝廷的苦心,與光緒談論了一個下午,最終,兩人達成了共識。
唐景崧先去廣州謁見已遷任兩廣總督的曾國荃,由曾國荃給他提供實時的戰略情報,並給予路上所需的銀兩和一定的陪同人員、武器裝備。
而唐景崧也向光緒事先透露出此番前去,與越南劉永福接頭時,他欲向劉永福提出的三條戰略計策:
“上策,是讓劉永福割據越南北圻七省稱王,再請求大清朝廷冊封;
中策,是勸告劉永福率領黑旗軍進軍越南河內,佔據軍事要地,以此作為據點,以守為攻,擊退法軍;
下策,是讓劉永福固守保勝,如若兵敗後,再轉投中國境內。”
總之,三條計策,條條都是攻心之計,誓必要讓劉永福感受到祖國的愛惜之意,關切之情。
要讓他心甘情願,毫無後顧之憂的,替清廷充當先鋒大將,積極抗擊法國的侵略之戰。
光緒聽完後,大加稱讚唐景崧是春秋晏子,西漢蘇武?,說的唐景崧那個心花怒放,立馬就與光緒道別,當夜就收拾好行裝,策馬揚鞭,直奔廣州而去了。
光緒剛給曾國荃去過密信,讓他好生接洽唐景崧秘使越南一事,剛喘上一口氣。
後腳,兵部又遣人遞來軍情火票,我國東北方向的藩屬國,朝鮮,發生內部兵變。
兵部火票中簡述了一下兵變原因:
兵變主要是因為朝鮮政府實控人,閔妃集團貿然裁撤、縮減舊軍。
且在裁軍的善後工作方面,做的極差,舊軍連續十三個月沒有領到軍餉,朝鮮政府又為新組建的軍隊招募大批日本人充當教官,一來二去,舊軍怨氣沖天。
再加之政府逮捕了前往倉庫索要軍餉的四名舊軍軍官,並傳言要將這四人即日斬首,這四人在舊軍中頗有聲望,其父兄密議後,在舊軍中煽風點火,次日,他們帶領上萬名舊軍,在郊外軍營聚眾譁變。
僅僅一兩日,舊軍就攻破朝鮮首都漢城的王宮,一舉推翻了閔妃集團的鐵腕統治,並且推舉之前被打壓的大院君,要他二次復出,在政府中掌權攝政。
朝鮮兵變這件事兒本來是他們自己的內亂,跟清廷關係不大,但是因為這件事所引發的排日風潮,使整個事件極大的複雜化了。
目前,日本政府擬派遣公使花房義質率領軍隊前往朝鮮,接觸新任政權,欲以脅迫其簽訂不平等條約,否則就要對朝鮮發動“問罪”戰爭。
“蕞爾小國!口出狂言!我還沒來得及收拾你,你倒先來挑釁我了!”
光緒因為擁有著前世的記憶,對日本這個國家,可謂有著血海深仇,不共戴天的死結,他原本想著“攘外必先安內”,先把慈禧政權推倒倒後,再來重點收拾這個行徑卑劣的國家。
事到如今,就算慈禧想要在這件事上作出讓步,自己也斷然不可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