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的六月,天氣已經是相當的炎熱了,釣魚山也因為先河工業集團的全面生產而變得格外的熱鬧起來。
紡織廠、煉焦廠、鋼鐵廠、造船廠、氮肥廠、農藥廠、器作院……這些廠在梁翼的統一管理下,越來越正規,需要陳讓做的事,也是越來越少。
漁山書院的規模也是越來越大,短短數月,從最初的幾十名學生髮展到現在將近三百人,這其中自然有老夫子的功勞,當然更主要的,卻是陳讓辦的那個漁山報社。
自從漁山報社問世以來,陳讓寫過好幾篇文章,都發表在漁山報社的評論欄目裡。
從王候將相寧有種乎到勞動無貴賤,從石器時代到鐵器時代,從學以致用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凡此種種,陳讓都可以寫上好幾篇,特別是那篇少年強則國強的文章,就連王安石看了都拍案叫絕,這篇文章一經問世,便在合州城引起極大的轟動。
那些家長之所以把自家的娃送到釣魚山來讀書,就是受到這篇文章的啟發,要讓自家的少年變強。
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是微薄的,眾人拾柴,火焰才會高,陳讓將林園他們招進漁山報社,就是要讓他們來拾柴的。
這段時間,除了陳讓自己寫文章外,大部份的文章都是林園他們寫的,結合釣魚山的實際情況,結合先河工業集團的實際情況,根據陳讓辦報的目的,發動同仁,寫出來的。
現在的漁山報社雖然只是一個小眾報紙,但林園他們則是幹勁十足,透過自己的學識,實現自我價值,改變自己改變家人的生活,那種感覺是真的好。
他們很珍惜現在的那種感覺,也希望一直抓住那種感覺。
陳讓要的,正是這樣的效果。
漁山報社還有一個功能,那就是每期都會發布招聘啟示,不同的崗位,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薪資,你想獲得更高的崗位,更高的報酬,就必須透過先河工業集團的測試。
工作崗位林林總總,惟一的要求就是讀過書,而且文化層次越高,獲得高薪職位的機會就越大。
字裡行間無不透露著讀書的重要性。
先河工業集團的成功,也成功帶動一股學習的浪潮,特別是王安石,對此感觸頗深,當初在杭州時,他們還在一起討論過慶曆新政。
對此,陳讓並不以為然,而是說出一個讓王安石從來都沒有想過的問題,那就是變法,有的時候,並一定要從上而下,而高位者去制定。
就像歐陽修、范仲淹他們所提的變法就是高位者站在高高的雲端制定的,結果不到一年的時間,便從雲端摔倒了地獄。
這當中,雖然有夏竦的推波助瀾,但是不可否認,有沒有夏竦,他們的變法都是註定不會成功的,這是陳讓的斷言。
高位者所制定的變法和陳讓所提的自下而上的變法,雖然變法的目的是一樣的,但是高位者的提出來的變法,更像是一種施捨,他需要高位者有更高的質素,更高的品行。
而陳讓做的,好像什麼都沒有改變,但他做的每件事,卻都可以讓老百姓得到實惠,不管是紡織廠還是鋼鐵廠,不管是氮肥廠還是農藥廠,老百姓莫不從中得到好處。
就連合州的庫銀,也因為先河工業集團的納稅,從原來的一百兩變成現在的三萬貫,千萬別小看這三萬貫,這只是先河工業集團一個季度的納稅。
三萬貫,換成現在的幣值差不多一千萬了。
這只是一個先河工業集團,如果合州城有一百個這樣的集團,那合州城的老百姓還會餓肚子嗎?
王安石回答得很肯定,不會,絕對不會。
而且現在的先河工業集團還處在起步階段,等他的鋼鐵產量,造船能力全都提速之後,這方面的收入將會更多,惠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