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懷安回到家時,施仁美正坐在窗邊收聽——有線廣播小喇叭。那時還沒有電視機,個人很少訂閱報紙,許多家庭更買不起收音機,只有透過那隻掛在牆上的小方盒——小喇叭來聽新聞,聽戲曲,學知識,長見識。
雖然這種用一根鐵絲傳送訊號,用舌簧或壓電陶瓷喇叭放聲的“小喇叭”簡陋粗糙,卻是那落後閉塞年代裡大多數普通百姓的主要資訊來源和家庭娛樂設施。
由於有線廣播節目有固定的播出時間(一般是從每天早上6點到晚上9點分三個時段播音),因此好多人都習慣把小喇叭當成鐘錶,聽著廣播裡《東方紅》的開始曲起床,伴著晚間《國際歌》的結束曲入眠。
秀芝正低頭在桌子上比劃著裁剪一塊碎花面料。
她抬頭看到懷安抱著多多進屋,立即慈愛的笑著說:“回來啦?趕快去洗手吃飯。”
多多從懷安手中跳下來,喵嗚~的跑去蹭秀芝的腿,秀芝笑道:“別蹭啦,家裡現在到處都是多多掉的毛,再蹭的話毛都沒啦!”
多多喵~的一聲搖著尾巴一溜煙鑽進房間裡去了。
懷安看她正在布料上用畫粉筆及尺子量著畫線,便說:“姆媽,這布料真好看,不過這樣縫衣很累眼睛,你還是多休息休息。”
秀芝聽了忙把布料抖開,得意的說:“你看看,這是供銷社裡新到的一批瑕疵布,好多人在搶,我排了好久的隊才買到,這個瑕疵的地方裁剪的時候注意一下位置就看不出來了,我把以前剩下的白色布料拼接一下就可以幫你做新襯衫了。”
“姆媽,你的手藝不做裁縫可惜了,不過你這樣太辛苦了,不如家裡買個縫紉機吧,這樣就不累了。”懷安建議道。
施仁美笑著走過來說:“縫紉機要好幾百元一臺,還要縫紉機票才行,很難買到。”
秀芝笑笑道:“我沒事,不累,把錢存著留給你做嫁妝買四大件。”
在20世紀60年代,在結婚的時候作為陪嫁或者作為彩禮的時候。流行四大件包括:收音機、腳踏車、縫紉機和手錶,俗稱‘三轉一響’。
購買一臺縫紉機需要兩三百元,但是那卻是很多農民辛苦積攢了幾年才買得起。在六七十年代,一個普通的小學教師平均工資在20-30元,而一臺縫紉機卻是他們不吃不喝一年才勉強積攢下來購買到。
現在是1959年,普通家庭買縫紉機是很難的,高檔一點的東西,只有幹部家才有。
施懷安心裡不由得感動,父母對自己真的是春蠶到死絲方盡啊,她嘆一口氣,故做惱怒道:“我才不嫁人,我就輩子守著你們孝敬你們,以後賺很多錢讓你們再也不用這麼辛苦了。”
施家老兩口都失聲笑了起來,也為女兒的孝心感動,這孩子真沒白疼。
秀芝把布料收拾進屋,又到廚房把早已做好的飯菜端上了桌,開始布碗筷。
施懷安一邊洗手一邊尋思什麼時候幫姆媽買一臺縫紉機,她的空間裡有縫紉機票和現金,買一臺縫紉機不是什麼問題,讓父母接受縫紉機的正當理由才是一個大問題。
她要是成年人有工作,這個藉口就好找多了,可是她現在的原身還是個8歲小孩子,能找個什麼藉口呢?懷安想破了腦袋,一時也沒有找到頭緒,算了,讓老實人撒謊真的是太難了,懷安不禁又為自己的智商著急起來,還是先吃飯以後再說吧……
一家人一邊吃著飯一邊談論學校裡開學的問題。
施仁美滿是笑意地看著女兒,神秘的說道:“我同事出差去省城,我託他幫你帶了一樣東西,就放在你的房間裡哦,等下去看,不過玩歸玩,千萬不要因此耽誤了學習呀。”
懷安面上閃過一絲驚訝但旋即明白了什麼,用力地點點頭笑著說:“謝謝爸爸!”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