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聞後亦深感詫異:
“這淳于越之頭腦,竟然變得如此機敏?”
“按往常來看,他應當始終抵制這科舉才是啊!”
“莫非李意之仙家菜餚,真的能使人聰穎?”
李斯深知,昔日的淳于越何其迂腐。
而今卻似脫胎換骨,竟然比自己還先發言。
當然,他同樣不會錯失此宣揚法家之良機:
“陛下,考察之內容當重法家。”
“我大秦今以法治國。”
“惟通曉諸律法者,方能更好為官。”
“熟諳律法,明瞭其中利害。”
“他們便不敢貪贓枉法,為官自當清廉。”
淳于越聞後卻搖頭:
“廷尉此言差矣,知法犯法之官員屢見不鮮。”
“他們豈不知法?”
“這些人熟讀律法,卻依然犯法,足見其思想有謬,不明白什麼才是為官之道。”
“惟有從思想上轉變,倡導忠君愛國之理念。”
“讓他們明白何為仁義禮,方能使為官者清廉正直。”
“故而,更需考察吾儒家聖人之經典。”
淳于越所言甚是有理,引得一眾儒家博士紛紛附和。
就連馬屁精周青臣也加入了他們的行列。
畢竟他再怎麼愛拍馬屁,也還是儒生的一員。
所以自然而然還是希望能夠宣揚一番儒家經典。
不過。
大秦朝堂之上,還是法家之人居多。
故而兩派開始爭論不休。
至於其他的諸子百家,雖亦有之。
就是人數寥寥,只得零星幾個,人微言輕。
惟儒家尚有一定聲勢。
尚有不少儒生可與法家之人激辯。
畢竟這儒家從出現至今,一直都很堅挺。
哪怕是大秦崇尚法家,朝堂上也依然存在著不少儒生。
便可見一斑了。
嬴政聽得都有些頭疼,便揮了揮手道:
“爾等無需多言,各家經典皆會適當選取其中有利於我大秦的部分來考察。”
“至於具體該如何做答,任由那些考生自由發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他們不應當被一家之言所束縛。”
“信奉哪家思想不是重點,重點是你們認為需要考察哪些內容才能選取到何合適的人才。”
眾人聽到後便不再在這上面爭吵,而是各抒己見起來。
“臣認為應該考一些算學方面的知識,為官者必須精通算學。”
“臣認為這科舉應當主要還是考察時務策論。”
“臣認為應該考察一些詩歌文章方面的能力。”
“臣認為文字書寫,必須規範得體。”
“臣認為,這仙術府的仙術也要考察一番,像那仙紙、新犁、耬車,皆對我大秦十分重要。”(開口的是「李吹」張鴻)
眾人在七嘴八舌中,總算是的把這科舉考試的大致內容框架給初步搭建完成了。
李意見到嬴政選擇了德法兼修,便也就沒有提什麼意見。
這會兒嬴政對待各家的態度其實是以法家為主,相容各家。
所以朝堂上照樣會有其他學派的人士。
法治為主,德治為輔。
這也是為什麼,嬴政會讓扶蘇跟著淳于越學習。
因為他其實也是認同儒家的部分觀點的。
在嬴政看來:
再怎麼說這儒家也是法家的源頭,其本身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只是讓嬴政有些無語的是:
自家兒子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