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崢決定在基林、新京、哈爾濱等城市直接佈局建廠。同時,為了確保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和高效性,在產煤區同步建設電廠,並在電廠附近規劃建設工業區。這樣的佈局設計,既可以方便企業用電,降低生產成本,又能充分利用電廠的餘熱進行供熱,實現能源的綜合利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並且,為了防止化工、布匹、醫藥等不同產業之間相互汙染,劉崢精心規劃,將這些產業分別劃分到不同的區域建設工業區,形成特色鮮明、功能互補的產業格局。
在企業經營模式上,劉崢大膽創新,拿出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面向華夏所有工業和商業企業家招商入股。這一舉措旨在充分調動民間資本的力量,激發市場活力,同時加強企業監督。劉錚深刻汲取以往的經驗教訓,明確規定所有企業必須由自衛軍佔大股東地位。這樣一來,在重大決策時能夠確保企業的發展方向與國家戰略保持一致,集中各方力量辦大事,避免因股權分散而導致企業各自為政,無法統一為國家服務。在劉錚的心中,這些企業不僅僅是商業實體,更是未來華夏發展的希望種子,絕不能讓他人輕易控股,從而喪失對企業發展方向的掌控權。
在石油煉化廠的生產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瀝青。對於這些瀝青的處理,劉崢有著獨特的規劃。在這個時代,華夏人對於瀝青路面的鋪設還知之甚少,而劉崢卻憑藉前世的記憶,深知瀝青路面的巨大優勢。於是,他專門制定了詳細的瀝青路面鋪設標準,計劃以奉天為中心,建設輻射各縣市的瀝青公路網路。這一舉措將極大地改善東北的交通狀況,促進區域間的經濟交流與合作。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劉崢又安排引進的拖拉機廠專門生產鋪路機裝置。他親自將鋪路機、壓路機、翻耕機、投料機等機器裝置的原理,向熊國專家以及華夏自己的專家和技術人員進行了系統的講解。為了讓大家更直觀地理解,他還憑藉記憶,按照前世看到的裝置的簡單外貌和機械原理,精心繪製了草圖,作為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依據。
在完成這些規劃和部署後,劉崢對相關人員提出了明確要求:要儘快拿出樣機進行試驗。他深知,建設道路已刻不容緩,各個化工廠儲存的大量瀝青如果不能及時處理,將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汙染。同時,良好的交通基礎設施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只有道路暢通,物資才能快速流通,企業才能更好地發展。
辦好這些基礎建設事宜後,劉錚又將目光投向了鋪路和修橋隊伍的組建與培訓。修橋是一項專業性極強的工作,涉及到眾多複雜的工程技術和安全規範,劉錚憑藉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直接進行了詳細的安排部署,確保每一個環節都符合標準要求。對於修路隊伍,劉錚則將瀝青路修建方法和標準進行了耐心細緻的講解。他從路面基層處理、瀝青鋪設溫度控制、碾壓次數與力度等方面,一一進行了詳細說明,並結合實際案例進行分析,讓修路工人深刻理解每一個操作步驟的重要性。講解結束後,他便安排修路隊伍到拖拉機廠,對生產的裝置進行現場跟蹤和學習磨合。讓他們在實踐中熟悉裝置的操作流程,掌握裝置的效能特點,提高裝置的使用效率,從而確保修路工作能夠高效、高質量地完成。
在這一系列的發展規劃與建設過程中,自衛軍發行的《東北日報》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這份報紙雖然僅僅發行了幾個月,但憑藉其高效的發行渠道和廣泛的影響力,已經在華夏大地迅速傳播開來。無論是繁華的都市,還是偏遠的鄉村,都能看到《東北日報》的身影。甚至在倭國佔領區,這份報紙也頑強地發行著。鬼子們雖然對其恨之入骨,但由於自衛軍強大的軍事威懾力,也只能敢怒不敢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份報紙成為了宣傳東北發展成就、傳遞自衛軍聲音的重要平臺,也是華夏幣和東北物資在華夏大地暢行無阻的重要底氣所在。在國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