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性,這便是義務教育的特色和性質。”
趙竑唾液橫飛,滔滔不絕。
所謂公益性,就是在大宋律法中明確規定:不收學費、雜費。因此公益性也就是免費,不收分文。
趙竑採取的方式和後世一樣,不過實行的是六年義務教育制度。後世的物理化外語數學程度深廣,需要小學初中九年時間學習。而在這個時代,六年應該足夠了。
至於幼兒園,他並不鼓勵。小孩的天性不可磨滅,還是讓孩子們在上學之前,好好的玩吧。
至於統一性,則是制定統一的義務教育階段教科書設定標準、教學標準、經費標準、建設標準、學生公用經費的標準等等。各項標準以不同的形式,用律法來反映和保證。
強制性也叫義務性,也是義務教育的一大特色。讓 6-15歲的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是學校、家長和整個社會的義務。誰違反這個義務,誰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家長不送學生上學,家長要承擔法律責任;學校不接受適齡兒童、少年上學,學校要承擔律法責任;朝廷不提供相應的條件,也要受到法律的規範。
“這可真是……”
薛極心頭巨震,欲言又止。
這不是把官二三代、權二三代的福利,讓給窮人了嗎?
幾位執政大臣一起看向趙竑,都是眼睛發直。
聽起來冠冕堂皇,怎麼覺得厚此薄彼,高低不分。
“諸卿,這第一步,就是朝廷要制定律法,以律法保護,以確保義務教育推行。新的《義務教育法》,一個基本的準則就是,6-15歲的孩子必須上學,否則朝廷會強制得其家庭履行義務。”
眾大臣恍恍惚惚之間,趙竑為義務教育提出了基本要求。
“陛下,那這學制和教材如何制定?”
真德秀反應過來,不知不覺語氣有些急迫。
6-15歲的孩子必須入學!
他的中年老心臟,不知不覺跳動加速。
所有孩子上學,這可是千秋功業,青史留名的盛事。至於是不是高低貴賤,尊卑不分,他倒沒有在意。
這一刻,他才像一個憂國憂民的“士人”,而不是隻為做官的“仕者”。
“真公問的好。學制先定為六年,三年初級,三年中級,這六年是義務教育。教材以金陵學堂為基準,上下傳承,由簡到難。教材就由金陵大學堂和金陵講武堂的教師教官編寫。要突出實學,經世致用,比如數學、測繪、農學、天文、曆法、地理、水利等等。”
宋朝的太學都有這些科目,金陵大學堂正在傳授,可以因地制宜,將其基礎分成層次,向各級學生傳授。
趙竑本來還想加入冶煉鋼鐵、工業製造等等,但最終放棄。
這些高深一些的東西,還是在金陵大學堂和金陵講武堂,以及太學授學,更合適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