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唐朝對海外的巨大影響,在宋代時,“唐”就已經成了東南海外諸國對中國的代稱。尤其是在東南亞地區,一直將中國或與中國有關的物事稱之為“唐”。不僅以“唐”作為“中國”之地的代稱,而且稱中國人為“唐人”,中國姓氏為“唐姓”,中國衣飾為“唐衣”,中國商船為“唐舶”或“唐船”,而從海舶上轉販到的中國貨物則被稱為“唐貨”。
甚至於後世習稱的“漢語”,也被宋代海外諸國稱為“唐語”,中國人留居海外一年不還者,被稱為“住蕃”,而外國人在中國逾年不歸,則稱“住唐”。
唐人街最早叫“大唐街”,始於唐代日本。當時日本人用以稱呼在日居留的中國人居住區。唐代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留給日本人的印象最深,因此稱中國人為唐人,中國人也以此為自豪,樂意接受這樣的稱呼,常常用來自稱,所以一直延續至後世。而在南宋,自從大宋朝廷銳意開拓海外貿易,南洋自大食諸國,也有了大量的“大唐街”,“大宋城”的宋人居住點。
距離阿尤布王朝國都開羅以東 200裡的紅海港灣處,因有數千宋人在彼貿易,不知不覺形成了“大宋城”。
“大宋城”始於嘉定年間,前來貿易的宋商來到來埃及,由於路途遙遠,來回一趟得兩年,便在港口聚集,甚至購買房產、建築房屋,宋人集中居住,互助互援,休慼與共。久而久之,方便宋商的餐館、茶館、布店等宋人店鋪也應運而生,逐漸形成了宋人聚集之所。隨著南宋朝廷刺激出口,宋商的規模和次數都是與日俱增,越來越多的埃及當地人,也經常光顧這裡,並稱之為“大宋城”,購買宋商帶來的瓷器、茶葉、絲綢等,品嚐宋人店鋪的飯菜,以至於“大宋城”繁華熱鬧,竟達十餘萬人之多。蕃漢混雜,繁華程度比起埃及國都開羅,也不遜色。
雖然是冬季,但港口氣候溫和多雨,溫度適宜,猶如大宋江南的春天,讓人心曠神怡。
“大宋!大宋!”
“大宋城”港灣內,數十艘大宋水師戰船遠遠來,高大的船上炮口幽幽,宋軍水師官兵們持槍執戈,威風凜凜,紋絲不動,桅杆上高高的“大宋”龍旗迎風招展,引起港口上前來歡迎的宋人們,一陣陣的山呼海嘯。
只有身處異國他鄉,才能對祖國有那一種深刻的感受,如同遊子歸鄉,看到了屋前苦苦等待白髮蒼蒼的母親,親近之情油然而生。
戰船越來越近,戰船上的宋軍將士越來越清晰,港口上的氣氛也更加熱烈,宋人們揮舞起三角的“大宋”小旗,喊聲震天,人人情緒激昂。
“敬禮!”
戰船緩緩停下,甲板上的數千水師將士一起敬禮,人人肅然。
“大宋萬歲!大宋皇帝萬歲!”
宋人們揮旗吶喊,聲嘶力竭,港口上的當地人也被感染,紛紛吶喊助威。
“終於到了!”
甲板上,年輕的通事趙崇絢一張臉黑紅,長出一口氣來。
自三月從流求的澎湖海港出發,沿途經南洋龍門、印度洋錫蘭島,再到阿拉伯海岸俱蘭、祖法兒,最後到達紅海的北盡頭—蘇伊士城,整整七個多月的航程。
儘管是靠海岸行駛,沿途都有大宋的沿海駐屯基地補給,也幾乎耗盡了趙崇絢的耐心。
“趙通事,多跑幾趟,你就習慣了!”
年近三旬,滿臉鬍子的蒲壽宬,泉州港有名的大食商人,也是此次宋軍水師的通事之一,笑哈哈說道。
趙崇絢,大宋宗室、原泉州知府趙汝適的次子,其父趙汝適曾是泉州港市舶司提舉,會南洋印度洋諸國語言,並著有《諸蕃志》一書,趙汝適已病逝,趙崇絢也算是子承父業。
“陛下說,這條河溝通地中海與紅海,是從歐洲至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