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叔,過幾天我要去……”
“提親”
“你怎麼知道?”
“紙還能包住火,人家姑娘送了套衣服給你,記住你自己也得爭氣,人家妹妹可不是個省油的燈,不過看這收成不用擔心捱餓的問題了。”
“二叔,你怎麼了?”
“沒事兒,沒事兒,高興的太激動,我也一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好多孩子現在都上學了,真想給你也報名,可惜年齡過了。”
“二叔,沒關係。我現在識字,去他家我相信他家的書難不倒我。”
叔叔臉色蒼白,累了,一臉疲態,但是精神倒是挺好,聽著侄子的自信回答,他感到安慰,他盼望這一天的到來,看著新媳婦的到來,那時他就算閉上雙眼也知足了,這輩子沒希望了,全部期待全壓在侄子身上。文藝復興是西方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文化精神尋根之旅,人文主義的振興需要打破思想的枷鎖和自縛。雕塑,繪畫,音樂,文學,詩……分門別類的藝術象徵,人性復活的尊嚴。這個時代不是文藝復興的時代,但是卻擁有著自我的意志,不再只是命運被掌控在別人的手裡,自尊的活著是全人類追求的普世價值。遠處傳來了義勇軍進行曲,紅旗冉冉升起,在天空中飄揚。站在山崗上吹來一陣陣夏日的風,夾著田野裡的莊稼的青澀氣息。學校的操場上正演練進行中的方陣儀式,有號手,有鼓手,走在儀仗隊前方的,是一位穿著一身潔白校服,雙手戴著白手套,右手不停的在踏步中隨著樂隊的節奏上下舞動,鼓手都是穿著潔白校服的女學生,脖子上戴著鮮豔的紅領巾,雙手拿著鼓錘,眼睛全都看著走在陣列前方的花樣青春少女,英姿颯爽,梳著短髮,陽光下青澀的俊俏的臉上有一層細汗,眉毛又濃又密,嘴唇紅櫻桃色,表情過於投入略顯僵硬,突然左手一個v字形的訊號,他才是儀仗隊的總指揮,這時女生的鼓手方隊和男生的小號方隊還有跟在領隊少女後方有兩位女學生正用大鼓錘擊打掛在胸前的軍用大鼓,發出巨大的“咚、咚、咚……”,悠揚的號聲,在天空中,山谷中,森林中蕩氣迴腸,小鼓到像歐洲大革命時期站在前方引領軍隊前進的號子。哨子聲,那是場下老師的命令,提醒整個方隊在行進間保持一定的節奏和步調。樂隊方陣後跟著穿著白背心,白褲子,手裡舉著一面面紅旗的男生,邁著整齊的步子。隨後便是運動員隊伍,全部都帶著紅領巾,走到主席臺前接受檢閱。
操場四周都被各個班級組成的啦啦隊佔據,熱熱鬧鬧,手裡全都拿著用紅紙做成的大紅花。每當隊伍路過時,同學們便會手舞紅花興高采烈的大聲喊:
“熱烈歡迎,熱烈歡迎,熱烈歡迎”
“友誼第一,比賽第二”
“友誼第一,比賽第二”
嘹亮的鼓號聲,學生們整齊的吶喊聲,讓周圍的一切都變得令人倍感親切。‘青春之歌’是最有穿透力的,感染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