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是林區,也是由於種種原因吧。本來丈夫李笠文想寫一部關於法源寺的故事,從上海到北京尋找素材,誰知道呢,法源寺竟然和大唐的歷史有太多的淵源,和安祿山、史思明、李世民、李治、雍正、光緒、慈禧,交錯的不同的歷史時空下,李笠文和李玉清都做了一個夢,是什麼夢呢?是愛情的夢。知識青年熱血愛國的熱情。這片土地需要青年男女們奉獻青春和熱血,好重生。李笠文越想越興奮,越有感覺,也是來自遠山的呼喚和號召,這是生命中的註定。和來到這裡當高中語文老師的陸石頭一樣,但李玉清和李笠文夫婦是發自內心的嚮往。記得剛到這裡的時候,李玉清就被春天的景緻迷住了,“再也找不到剛來到這裡第一個春天的感受了,太震撼了,有消失的地平線的感覺,比喻最初的香格里拉……”這是李玉清老師自感而發,關於美的自嘆,“多虧這裡沒有金絲楠木,否則第一個春天我也沒有機會看到。”
雖然紅林過去曾給李玉清老師畫過不少素描,但紅林終於明白了藝術是需要文化課的,土壤孕育的。大上海的畫家,大上海的數學老師,大上海的文學教員,都是這山裡的孩子們的老師,這是他的幸運,又是時代的必然。
“李老師,美不會消失的。\"
“到哪裡尋找?”
“到山外的山裡去,山外的山裡肯定有更美的存在。”
不知什麼時候,紅林開始想過去的鴨綠江,想過去的小江南的一切,春江水暖鴨先知,鴨綠江有紅林童年的一切美妙存在。跳進江裡游泳,有時一不小心就游到對岸,根本不用擔心飢餓的問題,有紅薯吃,有最美味的明太魚。黃玉佩常常把一網網的明太魚曬成魚乾,難忘的味道,香瓜、李子、糖心蘋果。紅林那時老向爹張思睿抱怨,但爹會耐心的向兒子解釋,這裡有發展,現在苦點以後會幸福的。問題出在哪裡?都是蘇聯,是蘇聯!三年自然災害,中國為了抗美援朝,向蘇聯貸了款。蘇聯變得和美國人一樣傲慢,蘇聯已不是列寧斯大林的蘇聯,是修正主義的蘇聯。在三年自然災害的情況下,中國還是還了蘇聯的貸款。
山裡人是幸福的,因為山裡的山上土地肥沃,有各種山野菜,伐完樹林之後的開荒地,第一年可以收穫最可口的綠蘿蔔,最飽滿的大白菜,最大個的土豆子,森林裡不受災害影響。
奇怪現象發生了,林業局裡突然會畫畫的畫家多了,這些畫家都是拖家帶口的,藝術不當飯吃。在孩子們的哭鬧,老婆的譏諷聲中,藝術無地自容,藝術不能當飯吃,藝術現在更不能當錢花,飢餓讓一切喪失了美的感覺,包括愛和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