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張。但隨著辯經的深入,我逐漸將注意力集中在佛法義理的探討上,內心的執著也慢慢放下。我意識到,辯經的目的並非是為了爭輸贏,而是為了更深入地理解佛法,完善自己的思想體系。
經過一番激烈的辯論,最終我和對方都對“無我之境”有了更深的領悟。辯經大會結束後,我得到了寺中長老們的認可,他們認為我在佛法的學習上有了顯著的成果。這讓我備受鼓舞,但我也深知自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此時,我聽聞在遙遠的雪山深處,有一位隱居的高僧,他精通《瑜伽師地論》中的高深佛法,能夠給予修行者獨特的指導。我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渴望,想要前去拜訪這位高僧,繼續深入探索聞所成地的佛法智慧。於是,我收拾行囊,告別了寂靜寺的師兄弟們,踏上了前往雪山的征程。
在前往雪山的途中,我遭遇了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雪。狂風呼嘯著,雪花如鵝毛般紛紛揚揚地飄落,天地間一片白茫茫。我艱難地在雪地中前行,寒冷的空氣如刀割般刺痛著我的肌膚。我的乾糧也在途中逐漸耗盡,飢餓與寒冷不斷地考驗著我的意志。
,!
然而,心中對佛法的堅定信念支撐著我。我想起佛陀在菩提樹下歷經無數艱難困苦仍堅持修行的事蹟,便鼓起勇氣繼續前行。終於,我在雪山深處找到了那位隱居的高僧所居住的山洞。
山洞前,一位年輕的侍者攔住了我。他上下打量著我,問道:“你為何而來?”我恭敬地回答:“我聽聞高僧在此,特來求法,希望能深入學習《瑜伽師地論》中的智慧。”侍者進去通報後,高僧允許我進入山洞。
山洞內,高僧端坐在一塊巨石上,周圍散發著一種寧靜祥和的氣息。我向高僧行禮後,高僧微笑著看著我,說道:“你能歷經艱辛來到此處,可見對佛法的虔誠。你在修行中有何疑惑?”我將自己在聞所成地修行過程中對一些經典理解的困惑、辯經中的感悟以及內心的執著與煩惱一一向高僧傾訴。
高僧耐心地傾聽著,然後開始為我講解《瑜伽師地論》中的高深法義。他從“聞所成慧”的更深層次內涵講起,指出我在之前的學習中雖然積累了不少知識,但在將聞慧轉化為實際的修行體悟上還有所欠缺。他以雪山的積雪為例,說:“這積雪如同佛法知識,堆積再多,如果不融化成水滋養萬物,也只是無用之物。你需要將所學的佛法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個心念、每一個行為之中,才能真正實現聞所成地的修行目的。”
在高僧的教導下,我開始反思自己的修行。我意識到,自己在寺廟中的學習雖然勤奮,但在面對生活中的實際情境時,有時還是會被煩惱所困,未能真正做到以佛法智慧去應對。例如,在與他人相處時,偶爾還是會因為意見不合而心生嗔怒;在面對利益分配時,雖然能夠勸解他人放下執著,但自己內心深處仍有一絲不易察覺的貪念。
在雪山與高僧相處的日子裡,我每日跟隨高僧進行禪修、誦經,聆聽他對佛法經典的獨特見解。高僧還會給我設定一些特殊的修行考驗,如在冰天雪地中靜坐冥想,以鍛鍊我的定力和忍耐力;讓我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進行經行,觀照內心的飢餓感與對食物的貪著。
在一次冰洞禪修中,我獨自坐在寒冷的冰洞中,周圍是晶瑩剔透的冰壁,寒氣不斷地從四面八方襲來。起初,我心中充滿了對寒冷的抗拒和對溫暖舒適的渴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開始觀照自己的心念。我發現,寒冷只是一種外在的感受,而內心對寒冷的厭惡和執著才是真正的煩惱之源。當我放下這種執著時,寒冷的感覺似乎也不再那麼難以忍受。
經過在雪山的這段修行,我在境的方面,置身於雪山這一純淨而又艱苦的環境中,深刻感受到了大自然與佛法修行的緊密聯絡。這裡的冰雪、山洞、寧靜都成為我修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