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菩薩地之第八地——《不動心地守,善慧廣增張》
在靈虛山那片寧靜的修行之地,阿明自菩薩地第七地於戰亂中無畏穿梭、朝堂上智慧引導後,境界再度提升,踏入了菩薩地的第八地。此地,他宛如一棵深深紮根於大地的參天古木,無論外界狂風如何呼嘯,暴雨怎樣傾盆,都能堅守不動心地,而其善慧之花,亦在歲月的滋養下愈發絢爛綻放。
阿明深知,不動心地並非是一種冷漠與僵化,而是在面對世間永珍時,內心始終保持著對佛法的堅定信仰與對眾生的慈悲大愛,不為外界的誘惑、威脅與干擾所動搖。而善慧的增長,則讓他在度化眾生的道路上擁有了更為強大的力量,能夠以千變萬化的智慧法門,契合不同眾生的根性與需求,將佛法的甘露精準地灑入每一個渴望解脫的心田。
一日,遠方傳來訊息,某地區正遭受著宗教迫害。當地的一些勢力出於對佛法的誤解與偏見,開始對佛教徒進行打壓,搗毀寺廟,禁止佛法的傳播,許多僧人和信眾陷入了困境與恐慌之中。阿明得知後,毅然決定前往該地,以菩薩的無畏與智慧,扞衛佛法的尊嚴,拯救受苦的眾生。
當阿明抵達該地時,空氣中瀰漫著緊張與壓抑的氣息。大街小巷都張貼著反對佛法的標語,寺廟的廢墟還冒著縷縷青煙,僧人們被迫流離失所,信眾們則在恐懼中不敢公開信奉佛法。阿明目睹這一切,心中雖悲痛萬分,但眼神卻堅定如炬。他徑直走向當地迫害佛法的核心人物——一位名叫趙剛的地方官員。
阿明與趙剛在官府的大堂上相對而坐。趙剛滿臉威嚴,眼神中透著對阿明的審視與警惕。他率先開口道:“和尚,你可知此地已禁止佛法傳播,你為何還敢前來?”阿明雙手合十,不卑不亢地說道:“大人,佛法乃和平、慈悲與包容之法,它從未對世間造成任何危害,為何要遭受如此迫害?”趙剛冷哼一聲,說道:“你們佛教宣揚的那些東西,不過是迷惑百姓的迷信,讓他們不思勞作,只寄希望於虛無的來世。”
阿明微微一笑,平靜地說道:“大人,您對佛法的誤解實在太深。佛法並非迷信,而是一種對生命真諦的深刻洞察與智慧指引。它教導人們要慈悲為懷,關愛眾生,這與世間的道德倫理是相符的。例如,佛法倡導人們要戒殺放生,這難道不是在培養人們的善良之心嗎?而這種善良之心,會讓社會更加和諧穩定,減少紛爭與暴力。”
趙剛聽後,微微一怔,但仍固執己見:“哼,那你們佛教的寺廟佔有大量土地,僧人們不事生產,這難道不是浪費社會資源嗎?”阿明回答道:“大人,寺廟雖佔有土地,但它也是文化傳承與精神寄託的重要場所。寺廟中的僧人們並非無所事事,他們研習佛法、弘揚文化、救濟貧困、照顧病患,這些都是對社會有益的貢獻。而且,許多寺廟還興辦義學,為窮苦孩子提供讀書識字的機會,這難道不是在為社會培養人才嗎?”
阿明與趙剛的辯論持續了許久,阿明始終以智慧的言辭、詳實的事例,闡述著佛法的和平、慈悲與包容的理念。他的話語如同一把把利刃,逐漸削去趙剛心中的偏見與誤解。在辯論過程中,阿明也能感受到趙剛內心的矛盾與掙扎。他深知,趙剛並非完全是出於惡意而迫害佛法,而是受到了一些不實言論的誤導以及自身對權力與利益的擔憂。
阿明見狀,轉換了話題,開始從趙剛的個人利益與內心需求入手。他說道:“大人,您治理這片土地,想必是希望百姓安居樂業,社會繁榮昌盛。若能正確理解佛法,將其包容的思想融入治理之中,您將會贏得更多百姓的愛戴與支援。而且,佛法中的因果觀念也能警示人們要遵守法律,行正義之事,這對您維護地方治安也大有裨益。”
趙剛聽了阿明的話,陷入了沉思。他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對佛法的態度,內心的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