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功名利祿衝昏了頭腦,與自己的追求背道而馳。他終於忍不住對華歆說道:“子魚,你我雖為好友,但你今日見金心動,聞貴神移,可見你的志向已與我不同。我追求的是內心的寧靜和品德的高尚,而你卻被外在的功名利祿所迷惑。我想,我們已不再適合坐在一起讀書論道了。”
說完,管寧站起身來,拿出一把刀,將他們所坐的席子從中間割開。華歆看到管寧的舉動,心中十分愧疚和懊悔。他知道,自己的行為已經傷害了管寧,也讓他們之間的友誼產生了裂痕。他想要向管寧道歉,挽回這段友誼,但卻又不知該如何開口。
從那以後,管寧和華歆便分開了。管寧依然堅守著自己的初心,遠離塵世的喧囂,過著隱居的生活。他在山中結廬而居,每日讀書、耕種、彈琴,與自然為伴,過著簡單而充實的生活。他的品德和學問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敬仰,許多人都慕名前來拜訪他,向他請教學問和人生之道,但管寧都一一婉拒,他只想在這亂世之中保持自己內心的寧靜。
而華歆在經歷了與管寧的事情後,也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他意識到自己對功名利祿的追求過於急切,忽略了內心的修養。於是,他開始努力調整自己的心態,在追求功名利祿的同時,也注重自身品德的修養。後來,華歆投身仕途,在官場中憑藉自己的才華和努力,逐漸嶄露頭角。但他始終沒有忘記管寧對他的教誨,在為官期間,他也儘量做到清正廉潔,為百姓謀福祉。
管寧割席分坐的故事,在當時的文人雅士之間流傳開來,成為了人們教育子女和自我修養的典範。它告訴人們,在交友和人生的道路上,要慎重選擇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同時也要堅守自己的價值觀和道德底線,不要被外界的誘惑所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