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顧慮的統計問題,其實上面在產生電影市場化改革的想法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了,電影專資辦1991年成立,這幾年一直在埋頭髮展,將觸角延伸到省、市單位,就在這個月,它開始正式運營!”
“它就是上面為票房分賬制度預備的,以後整個華國的電影市場,都由他們計算票房資料,為製片方提供資料介面,保障製片方、發行方和影院的利益……”
餘冬和王虹衛聽得一臉驚訝。
這也不怪他們,實際就算20多年後,很多人都不清楚電影票房要扣除的5電影專項資金是幹什麼的,只是知道有這麼個玩意兒,模糊理解好像是發展電影用的。
至於“發展”哪方面,就不清楚了,還有不少人因此惡意揣測是上面收的“額外稅”。
其實人家的作用一直都很明確,從目前人工,到未來聯網,所有票房資訊都要由電影專資辦統計、審查,再由專資辦向相關單位和企業分發。
否則,大家以為媒體的票房資料都是從哪來的?
以及後面幾年,那些民營公司一個個吹噓票房,瘋狂上水份,卻不擔心稅務問題,是因為什麼?
因為稅務參考的資料根本不是他們那的。
包括未來讓電影人和觀眾深惡痛絕的“偷報瞞報”、“幽靈場”等等亂象,其實透過專資辦分發的資料,所有制片公司、發行公司,都知道問題出在哪些影院。
但介於院線制度(一級院線統一發行),製片方、發行公司、院線公司的談判不對等,製片方沒有選擇權,拿那些有問題的影院根本沒有辦法。
所以到林麥冬重生前,國內才要試行分線發行制度(製片方可以自主拒絕產生過財務糾紛等問題的影院),試圖徹底解決這個痼疾。
不過分線發行也不是萬靈藥,林麥冬重生前,這玩意兒已經成了製片方綁架影院和觀眾的武器。
人類對鑽空子這種事,果然是本能……
扯遠了,收回來。
餘冬和王虹衛,因自身職務和行業內所處地位的關係,沒注意這種經營方面的政策,但韓三坪肯定知道。
果然,“科普”完專資辦的定位,林麥冬就注意到,韓三坪望向自己的目光,已經開始變了。
但他沒有停下,繼續說道:“在我看來,想要拯救國產電影,不是一時一事之功,而是一件耗時頗久的工作,首先面臨的根本問題,就需要我們一項項解決。”
“票房分賬是必然要推進的,這是強化電影產業動力的根本,要推進它,就需要一個具有公信力的統計機構,就如我前面所說,這方面國家已經做了。”
“其次,國產電影需要一家賠得起錢的資本——這個賠錢不是一部兩部,而是1年,2年,甚至10年!”
:()我做導演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