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哥李長軍真的是因為受傷要去京城看病,而且還在想著帶他這個弟弟去看一看受傷的腦袋,那麼就有必要跟他去一趟,到京城逛一圈!
六十年代的京城,紅色氛圍肯定更加濃重。
就當是出門旅遊一趟。
感受一下以前從未感受過的六十年代的社會。
去京城,手續上是有些麻煩的。
你需要所在的單位,或者所在的生產隊開介紹信,並說明要去的目的,拿著介紹信當路條,就可以在沿途的地方,憑介紹信入住招待所。
如果沒有介紹信,住沒地方住,吃沒地方吃。
可以來說是寸步難行。
等大哥李長軍回來再說,他手裡肯定有介紹信。
“呦,這麼熱鬧啊!”
這是一箇中年男性的聲音,帶著調侃的笑意。
聽到這個聲音,婦女們紛紛抬頭望去。
一看到是大隊支書,跟在他身後的是各生產隊的小隊長,有的人拉著架子車,有的人提著麻布袋。
看這樣子,似乎要過來大采購一番。
“柳支書來了?”
“來來來,柳支書,趕快坐趕快坐!”
“柳支書是來買東西的嗎?”
你一言我一言,開口跟大隊支書打招呼。
大隊支書笑呵呵地點頭回答:“嬸子,這不是鬧鹽荒嗎?我們來長歌這裡,把各生產隊的鹽一塊買了,省得到時候各生產隊沒鹽吃,人心惶惶的不好。”
十分親切地握住一個大娘的手,向她解釋著。
那個上個年紀的大娘,連說好好好。
聽到大隊支書這麼說,二嬸這個時候主動站起來,搬著凳子往旁邊挪,同時招呼身邊的婦女們:
“都別愣著了,趕緊把路給讓開,讓支書他們進去辦事。等他們辦完事了,再搬凳子坐回來也不遲。”
在她的招呼下,那些婦女們紛紛讓開一條路。
大隊支書就帶著人往屋裡走。
剛一進門,李長歌的二叔李善民就開口問:
“長歌,鹽放哪了?”
“在裡屋放著呢!”
李長歌回答著,就帶二叔他們進了裡屋。
這些鹽是李長歌早就準備好的。
建安生產大隊總人口大概有五千,一共十九個生產隊,也就是十九個村子。每個村子的大小,人口數量都是不一樣的,有大的有小的,有多的有少的。
所以這些鹽的分配也會按照人口數量來分。
按一個人一個月的分量計算。
像李長歌他們所在的李窯村,每年都可以開窯燒製陶製品,能多賺一些錢,也就相對富裕一些。
他們生產隊要買的食鹽,李善民直接全款支付。
也有一部分支付了大概七成。
剩下的三成由生產大隊暫時墊付,等夏收過後,把餘糧賣了,有了多餘的錢,再把錢還給生產大隊。
比較窮的南李村生產隊,只能支付三成。
大頭是由生產大隊墊付。
沒辦法,南李村是整個建安出了名的窮貧困村。
村子有一大半都在山裡,其他的村都在平坦肥沃的平原。相較而言,南李村差得不是一星半點兒。
窮,就代表著抬不起頭。
南李村的姑娘都想盡辦法的往外嫁。
而周圍十里八村的姑娘卻不願意嫁到南李村。
這也導致他們村子的光棍漢很多。
大力支書說墊付的時候,南李村生產隊小隊長佝僂著身子,臉上帶著笑容,口中不停地說著謝謝。
付完了錢,就開始分鹽。
李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