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有此理!
明明平災策略已經下發,可為何都這麼長時間,事情始終不見成效不說,反而東來的流民與日俱增?
那些地方知州縣令都是幹什麼吃的?一點小事都辦不好嗎!”
李承乾見狀連忙起身,和張阿難一起躬身。
“父皇息怒!”
“陛下息怒!”
見李世民並沒有繼續發怒的意思,李承乾示意張阿難將那本奏摺撿起。
他接過來一看,這是一封來自長安縣令李乾佑的奏摺。
上面說的便是如今長安城外出現大批流民之事,並且在奏摺中提及四家國公府聯合僱工的事情。
李承乾一陣驚異。
“父皇,這上面說的是上巳節詩會那個陳清德和表兄長孫衝他們吧?”
李世民心中的火氣經過發洩瞬間消散不少,聽見李承乾相詢,於是耐著性子道:“沒錯!”
“可這不是好事嗎?父皇又因何如此?”
李世民嘆了口氣。
李承乾雖然類己,但到底年輕,看不透事情背後之事。
而他之所以氣憤乃是他已經提前將近一個月佈局此事,卻還是因為下面賑災不利而導致大量流民背井離鄉。
如今長安城外出現大量流民,便是佐證。
“難道朕的朝廷當真已經庸腐於斯,連最基本的政令都推行不了?”
李世民從未像如今這般感覺無力。
明明是可以令福澤百姓的策略,實施時卻處處受制!
他深知基層的官員大多出自世家,這才是導致政令難以推行的重要原因。
可是當初大唐立國,離不開世家支援,如今朝廷執行,也離不開世家支援,他能怎麼辦?
“高明,你記住,以後朝堂斷不可讓世家做大!”
李世民語重心長道。
但這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談何容易?
他如此說也不過是一位過來人對於後世之人的叮囑罷了。
想到這,李世民心中突然一動。
對呀!賑災之策的施行的確困難重重,可實施此事的陳叔達不是還在努力嗎?
他都沒有放棄,朕自然也不能唱衰此事。
不但不能唱衰,還要大力支援!
想到這裡,李世民對張阿難道:“你現在讓人傳召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三人,讓他們秘密前去陳家莊陳府別院與朕會合!”
“諾!”
張阿難連忙點頭。
說完又看向李承乾:“高明,說起來你平日課業繁重,旬假時還要隨朕學習批閱奏摺。今日朕無心政事,不如你我父子出宮一趟,如何?”
李承乾聞言,面上頓時一喜。
他正是活潑好動的年紀。但自從當上太子,肩膀上便彷彿壓上千斤重擔,為了不辜負父皇期待,他也只能不斷鞭策自己。
雖然不明白李世民因何出宮,但只要不是學習,他都是願意的。
“是,父皇。”
見李承乾一副躍躍欲試的模樣,李世民輕笑一聲。
對於自己這個聽話懂事的兒子,他是極為自得的。
“阿難,老規矩!不可擾民。”
隨李世民一聲令下,一支三百人的騎兵隊伍悄悄在長安城延興門外集結。
微服出巡的李世民馬車剛到延興門外,就看到路邊一個簡易的粥棚外聚集了大批衣著襤褸的流氓。
而在粥棚外竟然還有縣衙衙役協助維持秩序。
李世民叫停馬車,和一臉好奇之色的李承乾打量良久,這才對馬車外的張阿難問:“這便是江國公府搞出來的?”
張阿難笑著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