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凱眉頭緊鎖,為眼前這起毫無頭緒的兇殺案感到焦慮不安。
被害人是青江管理局的副局長,身份特殊且備受關注,這使得案件的偵破壓力倍增。
經過一番艱苦的調查和分析,結合之前的偵查結果,楊凱逐漸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
原來,這位副局長在生前曾經擔任過教師一職,而他的一名學生似乎與這起命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那名學生曾經不學無術,常常受到老師的嚴厲批評。
或許正因如此,他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種子,並在多年後找到了報復的機會。
隨著調查的深入,楊凱驚訝地發現,當年那個被認為是“壞學生”的人,如今竟然成了一位成功的企業家。
然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楊凱進一步調查後發現,這位企業家在功成名就之後,多次嘗試向母校捐款,希望能改善學校的教育環境。
這樣的舉動完全顛覆了人們對他的印象,也讓楊凱陷入了深深的疑惑之中。
難道是自己一開始的判斷有誤?
楊凱和楊文博等眾人開始反思,決心重新審視整個案件。
在重新調查的過程中,他們意外地揭開了一個驚人的真相——多年前,那位副局長因一時衝動,給學生帶來了無法彌補的傷害,而這個傷害正是促使學生改變的關鍵因素
楊凱他們深知,要揭開這個撲朔迷離案件的真相,他必須抽絲剝繭,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他重新梳理了已有的線索,決定從副局長和那名企業家學生的過去入手。
楊凱派楊文博首先走訪了當年副局長任教學校的同事和學生。
透過與他們的交談,他逐漸拼湊出了副局長在學校時的形象和教育風格。
一些老師回憶說,副局長性格耿直,對學生要求極為嚴格,有時候甚至有些過於嚴厲。
接著,楊凱深入調查了企業家學生的成長軌跡。
他發現,在遭受副局長的批評之後,學生的確經歷了一段低谷期。
但在某個轉折點,他彷彿突然覺醒,開始發奮圖強,憑藉著一股不服輸的勁兒在商界打拼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楊凱瞭解了情況後再次找到企業家,與他進行了一次深入的對話。
企業家眼中流露出複雜的神情,既有對過去的痛苦回憶,也有如今成功後的釋然。
他承認了當年對副局長心懷怨恨,但也表示在成長過程中逐漸理解了老師的苦心。
然而,楊凱並沒有被企業家的言辭所迷惑。
他繼續挖掘線索,發現副局長在遇害前不久,曾收到過一封匿名威脅信。
透過技術手段,楊凱追蹤到這封信的來源,竟然指向了企業家的公司。
面對這個關鍵證據,企業家終於不再隱瞞。
他承認自己確實因為過去的事情想要報復副局長,但最終在行動前放棄了這個念頭。
他的一位下屬得知他的想法後,決定私自替他出手,釀成了這起悲劇。
楊凱順藤摸瓜,迅速將那名下屬捉拿歸案。
在鐵證面前,下屬對自己的罪行供認不諱。
案件終於水落石出,楊凱長舒了一口氣。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放鬆,而是開始反思整個案件背後所反映出的教育問題和人性的複雜。
他意識到,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要關注學生的心靈成長。
一個不當的教育方式,可能會在學生心中留下深深的傷痕,甚至在多年後引發意想不到的後果。
於是楊凱他們公安局連同青江管理局的學校開展主題教育。
楊凱感慨人性的多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