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賓客起鬨湊著熱鬧,七夕節,才子佳人,天作之合!
構成當下最美好的畫卷。
三日後,江寧渡。
長江之畔,晨霧尚未完全散去。
江面上飄蕩著一層薄薄的輕紗,這是繁忙的渡口,也是糧食轉運的重要樞紐。
隨著第一縷陽光照亮天際,幾十艘運糧船在江面排開。
船身堅固而龐大,滿載著各地徵集來的糧食。
李從嘉站在最前方的船上,領航者手中揮舞著旗幟,指揮著船隊有序地準備出發。
江邊,一群群民夫正忙碌著。
他們身穿粗布短衫,頭戴斗笠,有的正在固定最後一批糧食,有的則奮力推動著船隻,使其離開岸邊。
“出發!”
隨著一聲號令,船隊緩緩啟動,民夫們紛紛跳上各自的船隻。
手持長篙,在江水中輕輕點動,推動著船隻平穩前行。
旗幡隨風招展,與江面上泛起的層層漣漪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生動的畫卷。
岸邊還有幾位婦女帶著孩童前來送行,她們揮手告別,目送著親人遠去的身影,直到船隊消失在遠方的水天相接之處。
“李校尉,近日民夫編練的怎麼樣?”
李雄回答道:“啟稟主公,全隊一千二百人,兩名營長,十二名都頭,每都長管百人大隊。我領二百親衛。”
歷史上,南唐的軍制也一直是模仿晚唐時期的模式,也有中央禁軍、節度使鎮軍和各地鄉兵之分。
南唐兵制上。
以百人為都,五都為營,五營為軍,十軍為廂,每廂應為兩萬五千人,廂最高長官為都指揮使。
此時李從嘉帶的這運糧船隊是在戶部的和碼頭上募集的兩淮漢子。
從隊伍編制上來講,他這支隊伍連地方鄉兵都算不上,只是編練的民夫。
但李從嘉要求按照兵制進行編排,讓每百人都有負責人,可向他請示彙報。
此時運糧隊伍中高層都和他在一艘船上。
站十數人,李從嘉看著眾人道:“此去潭州,千里之遙,水路上前十多天在大唐境內不會有什麼問題。”
李從嘉嚴肅認真說著:“我們行進路線沿長江出發、經池州、九江、江陵,轉至湘江向南航行後轉至潭州,可曾清楚?”
“清楚!”營長和都頭齊聲回答著。
“進入湘江後,可能存在地方民兵哄搶糧食的情況,各位營長、都頭都需要安排三班輪值,守護糧草,未當值人員需勤練武器和射箭。”
“營長吳翰、營長陳謙聽令。”
二人齊齊出列!
這兩人一身郡黑色窄袖袍,頭戴璞巾,腳蹬高靴,頗有儒將之風。
吳翰乃是李從嘉在倉部民夫中選出的一名漢子。
陳謙是李雄從皇宮中帶出的侍衛。
在十幾人侍衛中的佼佼者,均給他們配了套衣著甲冑。
“臨行前,我向父皇請命,從兵部調撥弓箭、戰刀各兩千四百把,箭矢六萬支,你二人各領走弓箭五百把,箭矢兩萬只。”
“讓民夫模仿射箭之姿勢,握弓姿勢,搭箭方法,瞄準技巧,每人每天模擬開弓二百次,真箭射出至少三十次,箭矢珍貴,要反覆使用,不可懈怠。”
“遵命!”
吳翰、陳謙跪拜受命。
“李雄校尉”李從嘉又吩咐著。
“末將在!”
“你帶兩名都頭張璨、沙萬金,訓練兩百精銳!”
“不用押運糧草,每日練習徒手搏擊,佇列操練,刀槍使用,模擬戰鬥,訓練量為其他小隊三倍,一名為龍武隊,一名為神虎隊,披甲練習,勤勉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