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安的幾個皇子結識,讓他在幾個未來皇位的繼承人中,選擇一個看好的,或者與其建立一個不太差的關係,緩和程李兩家的矛盾。
程烈縱使至今仍然對李家有所怨恨,但也清醒地認識到,這種仇恨不能帶給下一代,無論是 為了程不器的安危,還是替整個大周天下的安穩作考慮,兩家的關係必須在程不器手中有所緩和。
程烈的用意,其實程不器也有所認識,所以逐漸與李焱、李潘兄弟二人,都有不錯的來往,而與品性極差的李宣,則是數次交惡。
程不器在長安城內,對幾個皇子的不同態度,如今在陸文楨眼中看來,則是至關重要的。
若是太子李焱能夠取得程不器這個威王世子的支援,那無疑是一劑定心丸,沒有哪個朝臣的支援,能夠比程不器這個未來的威王府繼承人的態度更有力。
陸文楨也知道,皇帝李承安即使再怎麼一意孤行,也能夠看清一點,那就是自己選定的皇位繼承人,決不能與威王府的程不器有太大的矛盾,否則將來李氏的皇位,絕沒有高枕無憂的一天。
陸文楨看清楚了這一點,因而在程不器數次與李宣交惡,甚至爆出許多殘暴行為之後,領著不少朝臣,當庭為他辯護,甚至還藉機斥責李宣行為囂張,不懂謙讓反倒有損皇室威儀。
也正是在陸文楨數次與柳謝兩人,一文一武交替掩護程不器之後,讓許多朝臣注意到了這位威王世子,其中好幾個被李承安扶持起來,明面上支援李宣的朝臣,心中也有了動搖,其中就有禮部尚書董魁。
董魁一類朝臣,依靠李承安的一手安排,才用較短的時間,就坐上了一部尚書的高位,原因只是他們選擇了作為李宣的支持者,否則不會被李承安看重。
但當真的坐上了尚書高位,董魁才切實認識到事情並不簡單,一個李宣,根本難以與太子抗衡,尤其是現如今,明眼人看得見的事,程不器與柳氏一族極為親近,不僅深受皇后寵信,與太子李焱本人也有不錯的來往,與李宣則是好似劍拔弩張勢不兩立一般,關係極為惡劣,這幾乎已經為李宣封死了繼承之路。
也正是陸文楨對程不器的熱情,以及程不器本人的一些態度,讓眾多朝臣清晰地認識到,原本對朝政從不過問且從不站隊的威王府,如今有一個世子程不器在長安城內,同時還表達出對太子李焱不小的熱情,這也足以讓許多明眼人看清形勢。
,!
有了程不器這一併不十分清晰的模糊態度,一些並不看好太子李焱的朝臣,也不得不重視這位名正言順的太子,哪怕皇帝本人更加偏愛李宣。
程不器的態度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若是未來的威王爵位繼承人,看好並與太子李焱關係匪淺,其中的分量可想而知。
陸文楨最先看出了這一點,所以在不斷幫著程不器在朝堂上數次為他的不妥行徑開脫聲援的同時,也暗中觀察著程不器的一些動作,觀察他對待李焱的態度。
陸文楨確實也看到了不錯的希望,至少程不器已經與李宣徹底翻臉,已經不太可能會成為他的支持者。
而且這一次得知李承懷被人劫持,陸文楨分析判斷過後,也猜測出了動手的很有可能是程不器,畢竟整個長安城乃至大周,單純從府中高手的實力來講,能夠穩壓其他幾大軍武世家與王府的,也就只有皇室,和高手雲集的威王府。
但猜到這一點之後,陸文楨也表現的十分鎮定,沒有絲毫意外的感覺,因為從程不器之前的一些行為來看,劫持一個當朝親王,對他來說,並不算是多麼讓人難以置信的事。
甚至說陸文楨在內心深處,還比較看好程不器這一次的舉動,因為他動手的李承懷,是朝中明面上堅定支援李宣的幾個親王之一,若是能夠將他的勢力打擊下來,對太子李焱是不錯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