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國棟沉思片刻,想到了主意。
現在糧食產量嚴重不足,雜交水稻的推廣應用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
顧國棟決定利用自己掌握的育種技術,培育出高、抗病性強的雜交水稻新品種,這將大大提高當時的糧食產量。
他迅速擬定了一個雜交水稻育種計劃,準備遴選抗稻瘟病的親本,進行人工雜交和育種選育。
顧國棟決定在研究所旁邊闢出一塊土地成立試驗田,親自帶領所裡的科研人員進行雜交水稻的研發。
研究所的人員得知顧國棟要帶領他們進行雜交水稻育種,個個都大吃一驚。
“顧所長要我們搞雜交水稻?這不是我們專業的方向啊!”
“對呀,我們都是搞晶片和軟體研發的,對農業科研一竅不通,這下又要轉行了?”
大家議論紛紛,感到十分意外。
顧國棟看到大家的反應,笑笑說:“各位同志,確實這是新的領域,但是人生總要不斷學習和進取,我們不能侷限在某一領域。
現在國家糧食短缺,利用現代科技解決這個問題是我們的責任,這也是科技報國的一種方式。”
大家聽了顧國棟的解釋,也覺得在理。
作為科研人員,應該根據國情需要不斷學習和進取,不應該定止在某一專業範疇。
而且雜交育種這一塊的技術壁壘也不高,學習起來還是比較容易的,只要吃透理論,掌握方法,也可以發揮一定作用。
“顧所長說得對,作為科研人員,我們要敢於涉獵新領域,不斷學習進取。
現在國家急需,我們就應當勇敢地擔當起來。”一位資深工程師說道。
“是的,雖然這涉及農業科研,和我們的專業有差異。
但是學習新技術,開闊眼界,對我們以後進一步發展也有幫助。
而且這是件有意義的工作,能為國家做出貢獻,我們應該義不容辭!”
另一位年輕工程師熱情洋溢地說道。
大家聽了領導和同事的話,也都豁然開朗。
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不應該專注於某個領域,要敢於涉獵新技術,不斷學習和超越自我。
現在國家需要,作為種花家科技的一員,他們有責任和義務去擔當。
“顧所長,請放心,我們一定會勤學苦練,儘快掌握雜交育種技術,為培育出更高產的稻種貢獻力量。”
一位老工程師代表大家說道。
“好,有這份熱情和決心,我們一定會成功的!”
顧國棟欣慰的笑了。
研究所裡熱火朝天地開展了雜交水稻研發工作。
大家雖然涉足新的領域,但是帶著一股科學家探索未知的激情和凝聚力,相信顧國棟一定能夠帶領他們培育出國家所需的品種。
為了實施這個計劃,顧國棟首先拜訪了北方某農業學院的種質資源中心,在那裡的稻種基因庫中遴選出抗稻瘟病力較強的4個品種,作為母本。
然後他又在南方水稻種植區找到3個高產的品種作為父本。
將這些親本送回研究所進行雜交,然後選出雜交後代中具有抗病高產的個體進行再雜交和純化育種。
當然貢獻最高的是他抽獎抽到的那些種子。
整個過程花費近兩個月的時間,最終選育出兩株抗病力高、稻粒飽滿、產量較原來水平提高500%-800%的新品種。
顧國棟將這兩株雜交稻品種命名為“ 元老1號”和“元老2號”。
本來他是想直接命名為袁老的,以表達對那位老者的尊敬。
但是想想他現在也應該在研究院開始工作了。
如果直接命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