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電。”克里克·迪爾科夫拿著一份檔案,恭敬的遞向阿雷·斯特道。
阿雷·斯特接過一看,是最後的妥協,要求奧斯曼歸還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
同時英國願意將整個阿拉伯半島的英國利益轉讓給奧斯曼,並且預設奧斯曼吞併伊朗。
如果奧斯曼依舊拒絕,那就是沒得談了,英國將正式向奧斯曼帝國宣戰。
阿雷·斯特將檔案遞還給克里克·迪爾科夫,並詢問道:“關於檔案上說的內容,你如何看?”
克里克·迪爾科夫恭敬的接國,開啟看了看,思索了一下才道:“目前的世界局勢中,有能力改變大勢,而還未同同級別國家開戰的有蘇聯和美國兩個國家。”
“最壞的結果就是英國,美國,蘇聯三國結成同盟,共同對抗我們,德國,義大利,日本四國。”
“而目前正在同日本交戰的中華民國必定會加入,而英國的各個自治領地,殖民地,保護國也必將加入。”
“而其他地區,有想要獨立,有想要復仇的,有想要擴張領土的。”
“到那時,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世界各國紛紛選邊站,開啟這場遍及全世界的曠世之戰。”
“從目前雙方敵我勝率而說,如果我們加入軸心國一方,也不見得我們會輸,勝率最少有一半。”
,!
阿雷·斯特也是明白的,畢竟他知道原來的歷史程序,對於各國的實力有一個大致的估算。
目前最強的當屬美國,他們的經濟,工業實力都強的離譜,12天一艘航母,3天一艘軍艦。
而英國同樣是一個可以和德國相媲美的工業強國,兩國的工業產能拉不開太大的差距。
蘇聯那龐大的人口,無論是爆裝備,還是爆軍隊,都十分有優勢。
但是阿雷·斯特要考慮的是,如果加入了軸心國,那麼這場將世界各國一分為二的戰爭,會持續多久,將無法預估。
是可能會爆發核戰爭的局面,因為雙方都會有核武器。
還是說雙方互相剋制,然後兩極對立,開始數十年的勾心鬥角,你爭我奪的戲碼。
這對於任何一個國家的統治者來說都是十分危險的,尤其是獨裁統治者,因為人們會將自己所遭遇的不幸,找一個發洩口。
當戰爭的壓力太大時,人們就會呼籲和平,而發動戰爭的人就會成為罪人,所以阿雷·斯特才一直猶豫不決,不是說只能加入同盟國才能贏。
而是在考慮如何穩固自己的統治地位,短時間的戰場勝利,會極大的增加民族自信心,而收穫會使得民眾掀起一波戰爭潮。
但是這是註定無法維持長久的,因為戰爭的最後,不管是哪一方(勝利/失敗)都會是一片滿目瘡痍的景象。
:()綠羅也是羅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