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之氣輔之”,他自然也期望能早日登上宰相之位,一展治國才能。
但殘酷的現實,很快就給他澆了一頭冷水,惹來一身麻煩。他一生不僅沒能做到宰相,還離宰相的位置越來越遠,並且“樹大招風”,“槍打出頭鳥”,吃盡了苦頭。
蘇軾最初的職位是“大理評事、籤書鳳翔府判官”,他不介意是小官吏,乾得很起勁。仁宗趙禎去世後,英宗繼位,聞聽蘇軾的大名,想召他入翰林。但大臣韓琦以蘇軾太年輕為由,反對他進入高層。蘇軾當時確實年輕天真,毫不計較,歡歡喜喜地走開了,還十分感激地說:“韓公這樣對我,是真正的愛才之心啊!”
英宗在位不久就去世了,年輕的神宗皇帝繼位,重用王安石進行改革。蘇軾不贊成王安石的激進變法,上書反對,結果不容於朝廷,只好自請外放,調任杭州,作了一個小小的通判職位。三年期滿後,因政績突出,出任密州知府。
來到密州後,蘇軾對現狀大吃一驚:蝗災、旱災交相肆虐,“歲比不登,盜賊滿野”,而當地官吏竟然為了討好朝廷,故意隱瞞災情,以至民不聊生。蘇軾急了,急忙上奏實情,呼籲減免賦稅,再組織百姓滅蝗抗旱、平綏盜賊、賑災救民,終於使百姓“遂不失所,所活亦數千人”。
他的苦心經營贏得了密州人的衷心愛戴,他自己也有幾許成功的喜悅,便在密州北城修葺了一座樓閣,以便登高望遠,飲酒作樂,樓閣由蘇轍題名“超然”,取《老子》“雖有榮觀,燕處超然”之義。暮春四月,他登上“超然臺”,遠眺煙雨,上作了一首《望江南》的小詞,顯示“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豁達態度: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
試上超然臺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諮嗟。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
詩酒趁年華。”
那一年,北方邊界戰事頻繁,大宋面臨西夏、遼國的兩面夾攻,常常顧此失彼、捉襟見肘。蘇軾非常關心國家安危,恨不得自己穿上戎裝,親上戰場,殺敵報國。一次,他去常山為密州乾旱祈雨,歸途中與同事牽著獵犬、架著蒼鷹出獵,作了一首《江城子 密州出獵》,以寄託馳騁疆場、抗擊侵略的雄心壯志: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
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這首詞氣勢磅礴、豪氣干雲,在當時悱惻柔媚的詞風中獨樹一幟,頓令世人耳目一新,“曲終,覺天風海雨逼人”。蘇軾自己也十分得意,特令全體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大呼過癮,並給朋友寫信,說:“進來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範,亦自成一家,呵呵!”。
在密州幹了兩年後,蘇軾於熙寧十年(1077年)被調往徐州。他四月到任,七月就碰上澶州黃河大堤決口,淹沒45個州縣,“彭門城下,水二丈八尺”,徐州全城一片惶恐。在這危急關頭,他爬上城門,站在城頭,對著滿城市民,大聲說:“只要我蘇軾在此,就決不允許大水沖垮徐州城!”
在接下來的兩個多月裡,他組織軍民抗洪搶險,親荷畚鍤,布衣草屨,“廬於城上,過家不入”,終於獲得抗洪保城的巨大成功。大水過後,他繼續組織民眾築堤,以便“築堤防水,利在百世”,還在城東建築了一座十丈高的“黃樓”。按金、木、水、火、土的“五行之說”,黃色為土,土能克水。果然在第二年,即元豐元年(1078年),徐州迎來了大豐收。
閒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