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因為軍校學子的活躍表現,大唐軍隊現在有很多的基層軍官都是軍校學子擔任,相當一部分極其優秀的已經進入了軍中的中高層,比如杜荷,所以呢,他們的另外一層身份——天子門生,將會是皇帝直接領導軍隊的一個很有效的保障,參謀總部只有在皇帝授權的情況下才可以指定戰鬥計劃,接著皇帝下發虎符,參謀總長開始調兵遣將。
經過上一次的募集之後,常備戰鬥軍的人數已經有了二十萬,佔據大唐軍隊總數的五分之一,其餘常備衛戍軍的數量是三十萬,也就是大唐目前處於常備軍和府兵對半開的狀態,這主要也是府兵當中的一部分被轉為常備軍的原因。
柴紹統帥的這七萬兵馬毫無疑問,都是常備戰鬥軍,也就是大唐最精銳的二十萬軍隊裡面七萬人,戰鬥力最強的佼佼者,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支裝備了火藥武器的陸軍,無論從軍隊裝備還是軍隊兵員素質以及將領素質和基層軍官素質來說,這支軍隊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羅馬軍團裡面最厲害的拿過來,照樣揍給你看!
唯一的例外,就是眼前這支用狂熱的宗教思想武裝起來的阿拉伯軍隊,這支軍隊在目前而言裝備戰術都是落後的,原本他們根本不是薩珊王朝的對手,可是正是因為狂熱的教義與崇拜使得阿拉伯軍隊雖然裝備落後,可是戰鬥力極強,漢王朝之所以可以平定黃巾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黃巾軍自己的錯誤,而在阿拉伯軍隊沒有犯什麼錯誤的時候,綿軟無力的薩珊王朝自然毫無還手之力。
柴紹的佈陣是很傳統的中原兵陣,步軍在中間,騎兵在兩翼和後方,投石機八牛弩和炮隊都在步兵軍陣的保護範圍之內,在戰鬥沒有正式開始短兵相接的時候,他們需要第一個派上用場,然後處於軍陣之中的弓弩手遵照統一指令放箭,加大殺傷力度,接著,強力的騎兵以最快的速度穿插入敵方軍陣,徹底將地方打亂,最後,步兵軍陣以穩如泰山的姿態緩緩前進,將敵軍徹底碾碎。
以往第一階段並不能造成敵軍的大量傷亡,那麼就要靠第二階段的騎兵衝殺,如果騎兵衝殺失敗或者是騎兵數量太少,戰鬥力不足,不足以擔當大任,那麼就直接要靠步兵軍陣的相互交手來決定戰爭的勝負。
大唐有三萬步兵,四萬騎兵,中心軍陣是三十個超大軍陣,然後八牛弩隊和投石機隊各自位於軍陣的左右兩側,中心的炮隊受到最嚴密的保護,位置在整個大兵陣的中間後方,也就是最安全的位置,柴紹的指揮隊伍就在那裡,左側兩萬騎兵的統領是杜荷,副統領是王玄策,右側兩萬騎兵的統領是李震,副統領是程處默和尉遲寶林,中心三萬步軍的統領是孟雨。柴紹居中指揮。
大型軍陣以整齊的步伐和穩健的姿態緩緩地朝適合大軍陳列與戰鬥的平原地區開闊帶移動,戰鼓隆隆的響起,整個戰場殺氣蓬勃,把在城牆上觀戰的波斯君臣看得目瞪口呆,他們確實沒有想到大唐軍隊會有這樣的戰鬥方法,尤其是步兵的使用和大型武器的使用,波斯薩珊王朝晚期過於迷信重騎兵的力量,以至於徹底忽略了步兵的存在。
步兵的地位在薩珊王朝晚期是非常低下的,甚至有些時候只能在戰場上做加油團,喊幾嗓子。而阿拉伯軍隊初建。騎兵稀少,主要靠步兵作戰,便有了歷史上極為罕見的步兵對抗騎兵的戰爭,而這場戰爭的獲勝者是步兵。阿拉伯軍隊。
大唐軍隊嚴整的軍陣從他們這兒看去就像是一個又一個的黑色方塊。排列得如此有藝術感。以至於某些在學問上和藝術上頗有造詣的大臣和著名人士居然對大唐軍隊的軍陣造型大加讚賞,覺得這就是戰爭藝術,值得發揚光大云云。全然忘了他們站在這裡是做什麼的,第三道防線已經岌岌可危,波斯軍隊全線後撤,大唐軍隊是阿拉伯人進攻泰西封的最後一道屏障。
這道屏障萬一是中看不中用的,那麼對於